陈淑艳公开课《棉花姑娘》

分类: A3(B5—B7)项目实施 |
2017年5月26日,陈淑艳老师在一(2)班进行了公开教学,课题《棉花姑娘》。课堂上,陈老师注重字词教学和情境创设,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粗略梳理
2、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和棉花姑娘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故事?指名,贴图
3、口头填空。指名,(再引读)
三、细读课文,对比感受
(一)第一段:病中的棉花姑娘(投影第一段)
1、棉花姑娘得了什么病呢?自由读读第1段。
2、请生读
B了解“蚜虫”。
C你说这是怎么样的蚜虫?(出示:可恶的蚜虫)。
3、帮棉花姑娘治病吧
消灭蚜虫第一步,自由读,指名,齐读
消灭蚜虫第二步,指名
消灭蚜虫第三步:识记“燕、瓢”指名。
4、出示:课间操,自由读,一生读,拍手齐读
(三)最后一段:病好了的棉花姑娘
1.(课件示棉花笑脸图)赶快去读读吧!
出示第6段。自由读,指名读1生,你们看,她美在哪里?
2.出示词组对比:
发现有什么不一样?指名
3.【出示碧绿碧绿的(
4.(出示课件)
(
5.指名,齐读
四、书写:病、医
经过七星瓢虫的医治,棉花姑娘的病好啦!“医、病”是这节课要写的生字。
《棉花姑娘》的教学反思
陈淑艳
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符合儿童语言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动听的童话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课后我对整堂课进行了反思,总体感觉学生学得比较轻松,难点和重点都把握的较好。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师生互动扎实有效。自己感觉收获主要有:
1、注重年龄特点,探究解疑。由于一年级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喜欢认识新朋友,自然引出课题“棉花姑娘”。揭示课题:姑娘是指女孩子,所以都是女子旁。我用“姑娘”说一句话:我们班有很多小姑娘。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有位学生随口说:“老师也是一位姑娘。”既分散了难点,学得也更扎实了。本课的多媒体课件非常精美,画面生动,很能吸引学生的目光。通过观看画面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 激发兴趣,分散难点。当教学到蚜虫和七星瓢虫的时候,我让学生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出现,如:嗨,大家好!我是蚜虫,身体很小,专门吸食植物的汁液,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以这样的形式出现,不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还让学生了解了益虫与害虫的区别。
3、抓住重点小节,反复朗读,领悟课文。本篇课文较长,但情节生动,特别是对话生动有趣,有利于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燕子、啄木鸟、青蛙无可奈何的语气,七星瓢虫高兴的语气等。因此,阅读中花费许多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如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进行表情朗读的训练,而且以学生自我感悟朗读,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4、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渗透教育。当你需要得到别人帮助时,用好文明用语“请”。当你不能帮助别人,感到抱歉时,应说“对不起”。
5、说说演演,加深理解和记忆。我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挥想象,把课文内容大胆地表演出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印象。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突破教材难点,达到人文精神的统一。
《棉花姑娘》评课稿
听完陈老师带来的《棉花姑娘》一课,我受益匪浅!《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我觉得,陈老师的这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陈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如课题中“棉花”和“姑娘”应读轻声的教学,又如,“姑娘”的偏旁都是女字旁, 跟什么有关系,教学“啄”字形象地字形分析等教学丝丝紧扣,学生学得非常扎实。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运用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分散识字体现在随着文本的深入逐一进行:如“姑娘”
、“蚜虫”、“盼”、“治”等生字的教学。研读完课文之后,再集中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再去掉拼音开火车认读。以多种形 式,巩固了对生字的掌握。
二、注重情境创设,关注情感体验
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渗透着作者的一定的情感和态度,要使学生真正能理解和体会 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去感悟文中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去体味文中语言的独特魅力,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朗读教学中,陈老师十分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进行情感体验。
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去想象病中的棉花姑娘盼望有医生来为她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鸟、青蛙这三位动物朋友虽然很想为棉花姑娘治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份无奈与遗憾的心情,让学生带着这份内心的体验转换角色进行朗读。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读起来感情十分投入。通过朗读,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于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者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如在出示蚜虫的图片时一并录音介绍有关蚜虫的知识,使学生对蚜虫有更多地了解。介绍七星瓢虫的时候,以七星瓢虫的自我介绍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以七星瓢虫的身份向棉花姑娘作自我介绍。然后拓展介绍了其它许多种瓢虫,明确了哪些瓢虫是益虫,哪些瓢虫是害虫,使学生对瓢虫家族有了较全面的 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仔细听的习惯。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