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B1-C2校本研训项目方案:“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分类: A1(B1)校本研训规划 |
附件1:No.
永嘉县中小学(幼儿园)校本研训
项目申报书
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制
一、项目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 |
永嘉县碧莲镇中心小学 |
校长(园长) |
胡月玲 |
|||||||||
项目名称 |
“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
|||||||||||
项目负责人 |
周晓浩 |
职务 |
手机号码 |
教育网 |
电子邮箱 |
|||||||
教务处副主任 |
15868023069 |
673069 |
879392443@qq.com |
|||||||||
团队成员(4人) |
潘策、邵洁蕾、李豪、刘小仙 |
|||||||||||
研训领域 |
教师道德与法规
教学策略与艺术 |
|||||||||||
研训学时 |
24学时 |
起止时间 |
2019.09-2019.08 |
|||||||||
项目简介 |
1.研训目标人群:碧莲镇中心小学和应坑小学全体师生 2.拟解决的核心问题:“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教研的研究与实践 3.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创新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加强同步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同步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 4.研训预期效果:实现城乡结对帮扶学校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
相关培训经验 (填写项目负责人近年来实施的与本项目相同或类似的项目信息,不超过6项) |
||||||||||||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 |
起止时间 |
人数 |
学时 |
研训形式 |
|||||||
《立足课堂,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研究》 |
县级 |
2018.9 |
70 |
24 |
校本研训 |
|||||||
|
|
|
|
|
|
|||||||
|
|
|
|
|
|
二、项目方案
(一) (请向本项目参训对象分3段阐述如下要点:第一,教师在某个研训领域应该达到的要求,或教育教学改革所提出的新的专业发展需求;第二,教师在这个领域或面对这个新的专业发展需求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本项目试图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
1. (1)城乡同步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利用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技术环境,城区优质学校教师对本校学生上课的同时,与结对的乡村学校教师一起,对乡村学校学生开展在线互动的协同教学。两校实行同步管理,两校教师同步备课,两校学生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 (2)远程专递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乡村学校利用城区优质学校设计和开发的教学视频或微课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 (3)教师网络研修基本要求:城乡结对学校的教师基于网络平台或网络应用软件(APP等),联合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等,实现常态化、跨时空的远程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的教学水平。 (4)名师网络课堂观摩基本要求:城乡村学校利用优质学校名师的示范课或专题讲座视频、组织教师学习研讨的教研活动。 2. (1)乡村学校薄弱学科的师资短缺问题。 (2)对农村学校的教师整体状况作了初步调查分析,有态度积极进取,活跃于各类活动,却进步缓慢的;有与同伴合作的强烈愿望,但效果不佳的;更多的教师工作的热情明显的下降,只能维持基本的工作状态,安于现状的。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了学校举行的教科研活动形同虚设,教师的成长缓慢,甚至停滞、倒退。 3.本项目拟解决问题的途径: (1)城乡同步课堂。由教务处牵头,其他相关科室配合实施。利用互联网技术,由我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应坑小学的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使应坑小学的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应坑小学的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应坑小学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 (2)远程专递课堂。由教育技术处牵头,其他相关科室配合实施。结对帮扶校际之间,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由我校针对应坑小学的薄弱学科,系统地提供以视频点播为主的网络课程。 (3)教师网络研修。由我校负责实施。应坑小学的教师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 (4)名师网络课堂。有效利用省教育厅提供的优秀教学课例及微课资源,发挥优质学校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
(二)具体目标(请按照具体明确、清晰可测、结果导向的要求逐条列出) |
|||||||||||||||||||||||||||||||||||||||||||||||
1.通过 “同步课堂”教研工作,研究探索结对学校教师共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的协同教研和管理机制,构建“同步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索城乡学校新型教学帮扶机制,有效提高乡村小规模小学和薄弱初中的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为全市推广同步课堂提供指导意见和实践范例。 2.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针对结对学校的薄弱学科,系统地提供以视频点播为主的网络课程,解决结对学校薄弱学科的师资短缺等问题。 3.通过与结对学校的教师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等,实现常态化、跨时空的远程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的教学水平。 4.通过对名师的示范课或专题讲座视频、组织教师学习研讨的教研活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
|||||||||||||||||||||||||||||||||||||||||||||||
(三)设计思路 (请向本项目参训对象分3段阐述如下要点:第一,本项目如何根据研训目标设计研训模块;第二,对各个模块的主要内容以及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第三,围绕本项目的目标、内容、形式,用框架结构图对整个设计思路进行图示化表达) |
|||||||||||||||||||||||||||||||||||||||||||||||
按照永嘉县“互联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部署要求,建立完善的领导组织机构,组长:周晓浩;副组长:邵洁雷、潘策;组员:各学科教研组长、各科任老师。并且由骨干教师或教研组长引领,全体教师参与,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创新中小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加强同步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同步课堂教学实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实现城乡结对帮扶学校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根据以上研训目标,本项目设计四大研训模块:城乡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 2.各模块主要内容及逻辑关系:城乡同步课堂。利用互联网技术,由优质学校部分学科的授课教师同时对本校学生和结对帮扶学校学生开展视频直播互动教学。使结对的学校学生实现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接受辅导,结对的学校教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让乡村学校的学生同步享受到城镇的优质教学资源。远程专递课堂。结对帮扶校际之间,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由优质学校针对薄弱学校的薄弱学科,系统地提供以视频点播为主的网络课程。教师网络研修。结对学校的教师,围绕同步课堂,基于网络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城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名师网络课堂。有效利用省教育厅提供的优秀教学课例及微课资源,发挥优质学校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
|||||||||||||||||||||||||||||||||||||||||||||||
(四)课程总表 (请在“实践安排”栏中对课表中所涉及的实践类研训课程如何实施进行简要介绍,包含地点、内容、形式等要素。比如:“在某中学观摩某教学内容展示课一节,课后分4个小组议课并派小组代表发言,最后由某研训者总结”) |
|||||||||||||||||||||||||||||||||||||||||||||||
研训模块 |
研训内容 |
学 分 |
研训者 |
研训形式 |
理论 实践 |
实践安排 |
研训时间 |
||||||||||||||||||||||||||||||||||||||||
城乡同步课堂 |
同步备课 |
2 |
备课组长 |
教研活动 |
实践 |
开展教研活动,确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沟通与交流同步教学的准备要求。 |
2019.9-2020.6 |
||||||||||||||||||||||||||||||||||||||||
同步上课 |
2 |
李豪 叶芹玲 |
互联网教学 |
实践 |
每周两节 |
2019.9-2020.6 |
|||||||||||||||||||||||||||||||||||||||||
同步作业 |
2 |
李豪 叶芹玲 |
互联网 |
实践 |
教师同步布置作业,同步批改,及时分享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
2019.9-2020.6 |
|||||||||||||||||||||||||||||||||||||||||
同步辅导 |
2 |
李豪 叶芹玲 |
互联网 |
实践 |
两校教师要利用学生作业信息和教学质量检测结果,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 |
2019.9-2020.6 |
|||||||||||||||||||||||||||||||||||||||||
远程专递课堂 |
课程制作 |
2 |
蒋记望 |
课堂视频传递 |
理论 |
制作、专递课堂视频,通过网络、光盘等媒介传递给结对的学校。 |
2019.9-2020.6 |
||||||||||||||||||||||||||||||||||||||||
组织教学 |
2 |
结对教师 |
学生视频教学 |
实践 |
结对学校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进行学习,适时进行班级管理和教学指导。 |
2019.9-2020.6 |
|||||||||||||||||||||||||||||||||||||||||
课后反馈 |
2 |
结对教师 |
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反馈 |
实践 |
结对学校教师负责远程专递课堂的后续教学环节,把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专递课堂建议反馈给我校或“之江汇”教育广场。 |
2019.9-2020.6 |
|||||||||||||||||||||||||||||||||||||||||
教师网络研修 |
集体备课 |
2 |
备课组长 |
集体备课 |
理论 |
各教研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
2019.9-2020.6 |
||||||||||||||||||||||||||||||||||||||||
教学诊断 |
2 |
教研组长 |
课堂展示 |
实践 |
对新教师做课堂调研 |
2019.9-2020.6 |
|||||||||||||||||||||||||||||||||||||||||
主题研修 |
2 |
教研组长 |
组内研讨 |
实践 |
各教研组每两周开展一次主题研修 |
2019.9-2020.6 |
|||||||||||||||||||||||||||||||||||||||||
研修指导 |
1 |
叶丐强 陈娟梅 |
研修指导 |
理论 |
“互联网+义务教育帮扶活动”研讨活动(科学、数学) |
2019.11 |
|||||||||||||||||||||||||||||||||||||||||
名师网络课堂 |
集体观摩学习 |
2 |
教研组长 |
组内研讨 |
理论 |
各教研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视频观摩学习 |
2019.9-2020.6 |
||||||||||||||||||||||||||||||||||||||||
自主学习 |
1 |
教师个人 |
自主学习 |
理论 |
教师根据自己需求进行视频观摩学习 |
2019.9-2020.6 |
|||||||||||||||||||||||||||||||||||||||||
合计 |
|
24 |
|
|
|
|
|
||||||||||||||||||||||||||||||||||||||||
(五)师资课程说明 |
|||||||||||||||||||||||||||||||||||||||||||||||
研训师资:
|
(六)项目实施条件(请分段阐明项目负责人及其所在学校或单位在实施本项目时在专业、师资、设备等方面的有利条件) |
一、 项目负责人周晓浩现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曾获第九届新苗、县骨干教师、教学设计多次获市、县奖状、多次开县级公开课和讲座。 二、学校有利条件 1.学校有较为系统的制度。学校经过全体教师的充分讨论制定出了备课制度、上课制度、推门听课制度、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学常规管理检查细则等各项制度,制定出“碧莲镇小教学常规检查量化评分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正。为更好渗透各项制度,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3.学校培训师资力量雄厚。我校虽然年轻教师较多,但拥有县市级骨干名优教师6人,同时邀请了叶丐强、陈娟梅作为导师,组成实力雄厚的导师团,指导我校项目开展。 4.学校硬件设施完善,功能室齐全,为提供了良好的研训环境。 |
(七)研训作业要求 |
1.成立学科同步课堂指导小组及研究群。 2.学科指导小组结对联系相应同步课堂结对学校,指导同步课堂的日常教学和网络研修。 3.每个学科调研指导开展同步课堂教学及教研,一学期开展大型学科同步课堂教研和网络研修活动1-2次,研究“同步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同步课堂”的教与学方式及效果。 4.每学科同步课堂至少开设10节,每学科培育同步课堂教学典型案例1-2个。 5.及时宣传报道学科同步课堂教学及教研信息。 |
(八)研训项目考核(制定符合学校和项目实际的考核标准) 1.学员必须修满规定学分,一般不准请假。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将按1学分/次的标准在省培管理平台中扣除相应学分。 2.缺课时间超过五分之一的,或未按要求递交前述各项作业的,或在参训期间发生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成绩均判定不合格、不记校本学分。 3.培训结束前及时递交前述各项规定作业,经考核通过,准予结业,成绩认定为合格。 4.学员在参训期间表现积极、无缺勤、主动服务研究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作业的,可获得“教研先进个人”的评比资格,作为学校评优评先的依据,名额控制在各组实到人数的25%。 |
三、审核意见
学校审核意见
|
|
专家审核意见
|
|
县教师发展中心审核意见 |
单位盖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