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2016-06-21 20:50:00)
分类: A3(B8)C9教师阅读

                               《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读后感

                                   永嘉县碧莲镇中心小学    胡静

      教了十几年的书,依然将“不会教“挂在嘴边,不是谦虚,而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心声。往往是一堂课下来,总被”低效“二字所困扰。所以总想找到一条捷径,能快速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正巧,工作室寒假的任务之一就是读一本好书,完成一篇读后感。借着这股”东风“,我选择了一本适合所有老师的”家常菜“——余文森先生主编的《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此书以新课程理念为评价标准,主要围绕教学的有效性,用经典案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为读者呈现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不能怎么做。阅读此书就像和名师面对面展开交流,使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一、备课——教师之根本

教书十余载,按部就班的几个环节已成为备课一种惯性,再加上学校下发的各种备课资料,备各种类型的课自然手到擒来,殊不知十多年来的备课习惯早已把我塑造成一名技术娴熟的“搬运工”,读了余先生的这本书,我才体会到“用一生备课”这句话的价值。

    备课,课标、教材是根本。相信很多的老师跟我一样,很少细细地去品读课标,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往往凭经验来完成,在备课时很少思考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材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要常看,常看常新;教材是教学的工具,要常学,越学越深。今后我要通过深入解读教材的方式来理解课标,学会用自己领会的课标精神驾驭教材,还要注重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学会用学生的眼光来解读教材,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教材,体现出教材对完成教学目标的价值,同时在创造性的处理教材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

其次,了解学生是备课的关键。在备课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要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我们考虑的重点不是学生必须怎样回答,而是学生可能会怎么回答,用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预设不同方案,从而根椐学生的回答进行启发、引导、评价。我们只有平时多留心学生的表现和特点,通过课堂表现、课下交流、作业等方面了解学生兴趣、智力水平、思考问题的能力等因素,从而为实现“以学定教”奠定基础,创造出优质、高效课堂。

    设计练习和教学反思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在应试的大背景下,教学质量成为评价一个老师好坏的标尺,于是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老师布置的作业越多越多,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很少在设计练习上下功夫成为最主要的问题。而实际上好的练习设计会把课堂点缀得更漂亮,比如课本中习题就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变式,可以用变静为动、变封闭为开放等方法挖掘每个题的功能,把每个题用足、用好、用到位。

二、上课——教师之生命

    上课是最复杂、最核心的工作。一堂堂课直接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孩子的美好未来。所以,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益、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就像追求幸福生活一样,应孜孜不倦,没有止境。书中介绍的几个耳熟能详的技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将我平时有些偏激、错误的想法拉入了正轨。

第一,  讲授法仍是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以舌耕为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靠自己的言说去传道、授业、解惑。只不过讲授时我们要注意其分量和方式,还要与启发式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实现教师引导下学生获取直接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目标。

第二,  “问题”是一节课的中心,提好问题是课堂的“心脏”。不同教师处理同一个问题的方式一定会不一样,评价哪种处理方式最好,关键看问题设计的是否新颖、巧妙、击中重点、触及难点、激发思考。我想,问题设计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尽量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思考价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都有所发展,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自行发现并生成问题。

第三,  “学会倾听”、“悉心观察”是作为一名好教师的必备条件。教师不但要倾听学生的发言,更要倾听学生的需求、情感、思想、思考方式与差异,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与评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才是真正的倾听,才是教师爱的体现、智慧的升华。

第四,  “学会点拔”、“善于情境创设”是成功课堂的必经之路。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多关注课堂生成,准确捕捉有效信息,准确分析学生思维的“结点”,然后相机诱导、顺势点拨,通过点拨实现“一石激浪”的效果。

三、 听课——教师之起点

    听课是当教师的开始,是老师走上讲台的基石;听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的路径。读了这部分内容,我才知道听课对老师的专业成长是多么的至关重要,所以从这学期开始,我进行了有准备的听课。听课之前,事先熟悉课标和教材,做知识和理论方面的听课准备。听课中,多思考、多比较、多观察。学会带着问题、带着新课程理念、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听课,学会观察课堂。听课时,我努力坚持“四到”:“耳到”——仔细聆听师生对话;“眼到”——认真观察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半数、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心到”——边听边认真思考,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自己作比较;“手到”——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对话、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总之,会听课者,就真正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成长,登高望远、御风行速。

四、 评课——教师之升华

    有人把老师上课比作“画龙”,把评课比作“点睛”,“龙”因“睛”而腾飞,很形象,同时道出了评课的重要性。每次公开课后的评课都是极其矛盾的,既希望听课者能一语中的地指出课堂上的不足之处,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又生怕有人给我挑出毛病,面子上挂不住。如今我重新用书中提出的标准对自己的课进行评价,很多都是“中评不中用的”,我决定今后一定改变怕别人挑错误的想法,还课堂最生态的面貌。因为没有专业的高度和批判的眼光,就事论事的、一团和气的评课,是“无效”的评课。作为我们普通教师来讲更应将批评的评价看作成长的机会。

    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是老师的家常便饭,家常便饭质量高,生活质量就高,同样,会生活、懂生活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提高听课、评课和备课、上课的质量,使教师生活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有智有慧。为此,我们努力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