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与特点

(2013-11-11 09:28:42)
数学学习规律既服从于一般的学习规律,但又有它的特殊性。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有其特殊性。这说明小学数学学习不但具有一般学习的特点,而且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1. 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以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与抽象逻辑思维相互促进的过程。从个体发展来看,人的思维由低到高大致经历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但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和学习过程,应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加强动手操作,为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供认识上的支柱。同时,由于数学学科较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因此数学学习需要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及时地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阶段向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过渡,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以日常语言表述为基础并不断促进数学语言发展相结合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我们平时所运用的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并不完全相同,比如生活中角的概念与数学中角的概念就不一样。数学语言一般可分为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两种。数学语言既是数学思维的产物,又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它比自然语言更为简炼、精确,它更能适合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例如文字语言“ a 能被 b 整除”,符号语言“ a + b = b + a ”,图形语言 ( 等腰三角形)、 S 等都能给人清晰、简炼、精确的感觉。有了数学语言才能使数学思维简洁、明确,有条理。现在许多人仅把数学课堂教学看作是解题的训练,其实是不全面的。数学是一种科学语言,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加强数学语言教学,使学生会运用它来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特别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数学语言的直观功能愈来愈明显。人们在电子计算机的终端显示屏幕上可以看到各种数字、数学图形、图表。它们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形式具有同符号语言信息相同的功能,而且比规律是一种客观性的法则,它不因主观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有效的学习总是自觉和不自觉地按学习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影响学习效率。数学学习规律就是数学学习的客观性法则,是人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的结果。符号语言更直观。由此可见把图像、图形、图表引入数学语言是合理可取的。

    3. 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以经验性为基础并不断与自身数学认知结构相融合的发展过程。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又服务于现实世界。数学的经验性就集中地表现在数学是对现实经验的表述。离开经验与现实就不可能有数学。当然,数学来自经验,但不能只停留在经验上,它是对经验的理性认识。数学学习的经验性特点,要求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问题,揭示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阐述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另外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使他们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不仅由于数学知识用途广泛,还因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时,总是喜欢和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学会、学好数学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