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正弦定理一》教学反思
(2016-03-31 10:49:26)分类: A3项目实施 |
《7.1正弦定理一》教学反思
“正弦定理”既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直接延拓,也是三角函数一般知识和平面向量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可转化为三角形计算问题的其它数学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节课是第七章的第一课时:“正弦定理”教学的第一节课,其主要任务是证明正弦定理并准确应用正弦定理。在备课中有两个问题需要精心设计.一个是定理的证明,一个是正弦定理的应用的问题串。.
课本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但没有深入展开下去,只是点出继续学习“解三角形”问题的意义;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如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三角形的外接圆、利用向量证明等。
从中职学生的认知出发,设计从直角三角形出发,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证明、归纳、应用为线索,把问题展现给学生,从而引入并证明正弦定理。因此,做好“正弦定理”的教学既能复习巩固旧知识,也能让学生掌握新的有用的知识,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设计注重知识建构过程和学生主题地位的体现,从学生熟悉的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到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讨论,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去设计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从归纳猜想到实验证明,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思路自然,是学生们易于接受的一种证明方法。但在具体的推导时,要注意尊重学生思维的发展的过程,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本节课通过对课本引例的解决、展开,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发现结论.符合认识问题的思维规律,对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兴趣是非常有益的.传统式的课传授完新知识后,一般教师都会马上以“举一反三”的模式来巩固新知识。但在此我进行了小小的设计,让学生分析正弦定理的特点和几种变形;涉及了三角形哪些元素?可以解决哪类数学问题?让学生做到“学会数学,会学数学”。新的环节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室内学生热烈的讨论,争论也出现了,特别是已知二边一角的问题,哪种能直接应用,哪种不能直接应用,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知。这又为后续课程—余弦定理打下了伏笔。
本节课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由于教学时间的超时,说明教学存在对学生情况的把握不够准确到位,教学设计的是否恰当?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分配不够适当,师生配合的程度是否默契?教学语言不够精简,今后一定避免此类问题,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