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年级科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2014-05-19 11:42:40)
标签:

教育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时间

        

备注

1

2月10日—2月16日

学生注册、始业教育

 

2

2月17日—2月23日

开学第一课,第一章1---3节

 

3

2月24日—3月2日

1—3节练习、讲评,第4节:植物的一生

 

4

3月3日—3月9日

第五—六节,第一章复习、测评

 

5

3月10日—3月16日

第二章第1-3节及练习、测试

 

6

3月17日—3月23日

1-3节练习、测试,第四5节

 

7

3月24日—3月30日

学生实验,4—5节练习、测试,第6节

 

8

3月31日—4月6日

第一章复习、测试,第三章第1节

清明节放假

9

4月7日—4月13日

第2—3节,1—3节练习、测试

清明节放假

10

4月14日—4月20日

期中复习,测试

 

11

4月21日—4月27日

1—3节练习、测试,第4—5节,学生实验

中考英语听力口语体育考试

12

4月28日—5月4日

第6节:摩擦力,学生实验

劳动节放假

13

5月5日—5月11日

4-6节练习,第7节及7练习,测试

 

14

5月12日—5月18日

第三章复习、测试,第四章第1—.3节

 

15

5月19日—5月25日

第3—7节

 

16

5月26日—6月1日

第四章复习、测试

端 午 节放假

17

6月2日—6月8日

期末复习

端午节放假

18

6月9日—6月15日

中考

中考

19

6月16日—6月22日

期末复习

 

20

6月23日—6月29日

期末复习,考试

期末考试

21

6月30日—7月6日

学期结束工作,7月7日暑假开始

期末考试

22

 

 

 

23

 

 

 

24

 

 

 

25

 

 

 

 

http://s11/mw690/002J4G92gy6IZLMFglc7a&690

2013-2014学年期中科学考试质量分析

余雪欢   2014-05

一、就分数值分布情况分析:这次期中七年级科学考试成绩我校段平均分为73.3分,90分以上仅为63人,可见能得高分人数很少,60分以下总人数为61人,得分集中在60——89分之间,出卷者有提高试卷难度值,控制高分人数之意,与中考命题有类似之处。

二、不易得分题情况分析:选择题主要集中在第1520题,其次为34512151619题,简答题主要集中在第251)、263)、212)、283)第一空格,实验探究题30题(1)第一空格。以下为几个题的分析,如第5题,学生不能从花的生殖功能去理解“谎花”的含义;第15题,本题设有一关于“月全食”的信息,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对于小孔成像的理解造成干扰;第16题,学生不能将题目要求与情境中的有关信息加以联系,造成失分;第19题,解题的知识点是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教学参考书中指出,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此要求,造成失分;第20题,题目就学生沉溺于电脑网络现象提出电脑电磁辐射对他们身体的伤害问题,对部分学生理解由题目实验设计得出实验结论造成干扰;部分学生对实验设计表格中出现的“体重增长量”与“精子畸形率”两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还有部分学生在下结论时对研究对象有“以偏盖全”的缺点。简答题212)部分学生不能理解“不同方向”加点词的含义,不能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如,将“不同方向”与“同一方向”进行比较;简答题第251)学生欠缺对“猫眼”的认识,而在考纲与教参中都对凹透镜成像的知识不做要求,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该题失分;第26题(3)对“合理密植”的概念不清,造成失分,该知识为九年级的内容;283)第一空格,主要因为学生由于上一题写出编号的要求,没能注意本题目书写的要求而失分。

由此可见,试卷部分题目得分低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审题能力与科学探究题的解题能力的要求上,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审题能力与科学探究题的分析能力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且七年级段学生的学习水平较差,出现此次成绩分布也不足为奇。

三、对于上述考试质量情况采取的教学建议:

(一)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1.注意平时考试时,仔细读题,分析题目中的有关信息与无关信息,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

2.对于题目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的表述,要学会化简为易,也可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3.注意题目解题要求,解题完成后,要检验与复查。

(二)加强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的提高部分(以教学参考为准)的教学。

(三)加强对科学探究题的解题能力的培养。

1.加强对科学探究环节的理解,及各环节的关联的教学。

2.加强对科学实验设计中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的指导。










http://s8/mw690/002J4G92gy6IZLOaKKr27&690

http://s3/mw690/002J4G92gy6IZLOAQZc02&690

http://s12/mw690/002J4G92gy6IZLP0WH9eb&690

http://s8/mw690/002J4G92gy6IZLPG5r9e7&690

http://s9/mw690/002J4G92gy6IZLQbkQo4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