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城关中学校本活动评课稿汇总表
(2017-05-01 14:44:08)分类: A3-B6教师公开课 |
城关中学校本研训活动评课稿汇总表 | ||||
序号 | 姓名 |
题 |
组别 | 等级 |
1 | 叶春湖 | “预设”与“生成”之美 | 语文组 |
|
2 | 戴娇微 | 《木兰诗》评课稿 | 语文组 |
|
3 | 尤春芳 | 《老王》评课稿 | 语文组 | A |
4 | 陈建伟 | 《那树》评课稿 | 语文组 | A |
5 | 麻杏娥 | 《那树》评课稿 | 语文组 | A |
6 | 胡海琼 | 《那树》评课稿 | 语文组 | A |
7 | 杨莹秋 | 《老王》评课稿 | 语文组 | B |
8 | 杨少秋 | 《老王》评课稿 | 语文组 | A |
9 | 蒋园园 | 《老王》评课稿 | 语文组 | B |
10 | 鲍晓慧 | 《那树》评课稿 | 语文组 | A |
11 | 陈建芳 | 评朱艮柳老师执教《<骆驼祥子>阅读复习指导》 | 语文组 | A |
12 | 黄希帆 | 《老王》评课稿 | 语文组 | C |
13 | 夏小华 | 《那树》评课稿 | 语文组 | A |
14 | 厉慧慧 | 《老王》评课稿 | 语文组 | A |
15 | 潘琳琳 | 《那树》评课稿 | 语文组 | A |
16 | 何莉莉 | 《我的第一本书》评课稿 | 语文组 | B |
17 | 陈峰 | 评季小娟老师的《金色花》 | 语文组 | A |
18 | 周美花 | 《雪》评课稿 | 语文组 | A |
19 | 朱凤和 | 《雪》评课稿 | 语文组 | B |
20 | 周微微 | 《那树》评课稿 | 语文组 | A |
21 | 徐晓燕 | 《台阶》评课稿 | 语文组 | B |
1 | 张岳鹏 | 评潘鑫鸿老师的课——《4.2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 数学组 | B |
2 | 李晓萍 | 《4.1多边表(2)》评课稿 | 数学组 | A |
3 | 王爱平 |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评课稿 | 数学组 | A |
4 | 徐忠辉 |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复习》评课稿 | 数学组 | A |
5 | 陈建仁 | 一元二次议程配方法 教案 | 数学组 | A |
6 | 邵丽丽 | 《5.3分工的乘除》评课稿 | 数学组 | A |
7 | 叶衍秋 | 《4.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评课稿 | 数学组 | B |
8 | 潘鑫鸿 | 《再认平面直角坐标系》评课稿 | 数学组 | A |
9 | 陈晓文 | 4.1多边形(2)评课稿 | 数学组 | A |
10 | 朱福平 | 4.1多边形(2)评课稿 | 数学组 | C |
11 | 徐时礼 | 多边形(1)评课稿 | 数学组 | A |
12 | 陈建武 | 《一次函数》复习课评课稿 | 数学组 | A |
13 | 胡明信 | 《平行线》评课稿 | 数学组 | B |
14 | 陈冬媚 |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评课稿 | 数学组 | C |
15 | 陈胜清 | 《三角形的中位线》评课稿 | 数学组 | A |
1 | 吴芳芳 | 七年级下Module 8 story time Unit1 once upon a time… | 英语组 | A |
2 | 陈素琴 | 《M4 Seeing the doctor U1 I haven't done much exercise since I got my computer.》 | 英语组 | B |
3 | 谷秀芳 | 评课稿Module 1 Unit 1 | 英语组 | B |
4 | 全婵娟 | 评课稿 | 英语组 | B |
5 | 潘春海 | 评M8 Unit1 Once upon a time… | 英语组 | A |
6 | 张伟洁 | 关于一节七年级听说课的评课稿 | 英语组 | A |
7 | 金淑 | 听课有感 | 英语组 | A |
8 | 夏露露 | 英语评课稿 | 英语组 | B |
9 | 赵静 | 评课稿 | 英语组 | A |
10 | 谢丽丽 | 初中英语听说课的语法渗透和听力技巧培养 | 英语组 | A |
11 | 吴寒冰 | U5评课稿 | 英语组 | B |
12 | 叶冬钗 | 评课稿 | 英语组 | B |
13 | 柯陈生 | 扎实有效的阅读课 | 英语组 | A |
14 | 汪笑连 | 评课稿Module 1 Unit 1 | 英语组 | B |
15 | 胡建琼 | 英语组 | A | |
16 | 陈林建 | 英语组 | A | |
17 | 郑小叶 | 英语组 | A | |
18 | 李飞云 | 英语组 | B | |
19 | 盛爱莲 | 英语组 | B | |
20 | 朱清跃 | 英语组 | B | |
1 | 吴晓静 | 《力的存在》评课稿 | 科学组 | A |
2 | 潘淑央 | 表示物质的符号评课稿 | 科学组 | A |
3 | 陆迪洒 | 评《物体的内能》一课 | 科学组 | A |
4 | 陈元明 | 评《欧姆定律的应用》 | 科学组 | A |
5 | 周中强 | 周毓淑老师《能量转化的量度》评课稿 | 科学组 | A |
6 | 李敏刚 | 《光的反射》评课反思 | 科学组 | A |
7 | 夏理广 | 《光的反射》评课稿 | 科学组 | A |
8 | 戴超凡 | 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评课稿 | 科学组 | A |
9 | 陈益良 | 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 | 科学组 | B |
10 | 徐策 | 评叶正茂老师《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一课 | 科学组 | A |
11 | 陈宣泽 | 初中科学复习课评课稿 | 科学组 | A |
12 | 汤时兴 | 《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评课稿 | 科学组 | A |
13 | 叶正茂 | 《重力》评课稿 | 科学组 | A |
14 | 夏小乐 | 表示物质的符号(一)评课稿 | 科学组 | A |
15 | 黄静 | “动”的科学课堂,“活”的学生思维 | 科学组 | A |
16 | 应国崇 | 光的反射评课稿 | 科学组 | A |
17 | 周毓淑 | 《科学解答题复习课》评课稿 | 科学组 | A |
18 | 李秋环 | 初中科学《重力》评课稿 | 科学组 | A |
19 | 潘海昕 | 评郑锦亮老师“物体浮沉条件及萁应用”一课 | 科学组 | B |
20 | 金卓豪 | 让思维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 科学组 | A |
21 | 何芳 | 《地球与宇宙复习》评课稿 | 科学组 | A |
22 | 陈欣慰 | 《常见得化学反应》评课稿 | 科学组 | B |
1 | 汪志义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富庶的四川盆地》评课稿 | 社会组 | A |
2 | 徐陈有 | 育活“双效”的复习课 | 社会组 | A |
3 | 卢大芬 | 《鸦片战争》评课稿 | 社会组 | A |
4 | 厉跃 | 《应对压力,放飞心情》评课稿 | 社会组 | A |
5 | 叶海晓 | 《水乡孕育的城镇》评课稿 | 社会组 | A |
6 | 朱洪国 | 《男生女生》评稿课 | 社会组 | B |
7 | 王章龙 | 《公民的财产权》评课稿 | 社会组 | A |
8 | 高晓春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评课稿 | 社会组 | A |
9 | 董晓艳 | 评课稿 | 社会组 | A |
10 | 朱秋萍 | 《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评课稿 | 社会组 | A |
11 | 王来成 |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评课稿 | 社会组 | B |
12 | 李金芝 | 自评《抗日战争复习课》有感 | 社会组 | A |
13 | 陈慧琼 | 《水乡孕育的城镇》评课稿 | 社会组 | C |
14 | 汪海鸟 | 八年级历史《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方法》评课稿 | 社会组 | A |
15 | 程蕾蕾 | 《山地之国》评课稿 | 社会组 | A |
16 | 刘文锋 | 《连接世界的新航路》评课稿 | 社会组 | A |
17 | 杜文雅 | 《抗日战争》复习课评课稿 | 社会组 | A |
18 | 王宗超 | 社会组 | A | |
19 | 陈双柯 | 社会组 | B | |
20 | 邵玲珍 | 社会组 | A | |
21 | 虞绍洁 | 社会组 | B | |
1 | 徐海晓 | 评贾少凡老师的《多变的形状补间动画》一课 | 综合组 | B |
2 | 叶丽文 | 《中国民间美术》评课稿 | 综合组 | A |
3 | 朱丐强 |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评课稿 | 综合组 | A |
4 | 吴跃 | 《双手胸前传接球》评课稿 | 综合组 | B |
5 | 陈崇路 | 《趣味篮球》评课稿 | 综合组 | A |
6 | 周佩珍 | 体育教学评课稿 | 综合组 | A |
7 | 徐纯岭 | 体育公开课评课稿 | 综合组 | A |
8 | 盛晓珍 | 《制作角色动画》评课稿 | 综合组 | B |
9 | 盛蕾蕾 | 中学音乐评课稿 | 综合组 | B |
10 | 唐丽文 | 中学音乐评课稿 | 综合组 | A |
11 | 胡鑫谦 | 《山石画法》评课稿 | 综合组 | A |
12 | 朱长城 | 《我设计的服装》评课稿 | 综合组 | A |
后一篇:2017年05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