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剥豆》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____谢秀娇

(2012-06-28 22:00: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技能培训或展示活动

《剥豆》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巽宅镇西岙小学  谢秀娇

 

文本解读:

《剥豆》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是第六单元父母之爱这一主题的课后延伸阅读篇目,是第20课《学会看病》的作者,著名作家毕淑敏所作。课文讲的是儿子和母亲比赛剥豆,母亲为了让儿子得到胜利,而瞻前顾后的矛盾心理的变化。同时,通过儿子的言行最终让母亲明白:“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文章以母亲的心理活动为主线,表达了一种别样的母爱,一位在矛盾中得出感悟——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应该让孩子在磨难中学会坚强和勇敢——的母亲。

本文短小精悍,但言语之中意味隽永,于平实中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最精彩的莫过于对母亲的心理活动的刻画,同时让学生感悟母亲的心理变化也是本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母亲的心理一波三折,而伴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动作也起了相应的转变。这就贴近了文本本身,同时也符合第六单元的另一个学习主题: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本文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理解并无大碍,但如何使学生理解母亲的矛盾心理及其产生的背景,这是一大难点。另外,作为选读课文,我们还应该透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地方法。让学生在读文中深刻感知母亲的形象,想象中品味儿子的内心。

 

 

 

 

 

 

 

 

 

 

 

 

教学设计:

《剥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剥(bāo)”这个多音字。理解词语:“敛声息气”“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品读课文中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说话(写话)练习,加强感受,积累语言,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4、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母亲的成长和儿子的成长是共同进行的,知道是儿子的表现让母亲明白了让孩子在磨难中学会坚强和勇敢,获得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等乐观积极的生活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读课文中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学习课文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进行写话。(重点)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母亲的成长和儿子的成长是共同进行的,知道是儿子的表现让母亲明白了让孩子在磨难中学会坚强和勇敢,获得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等乐观积极的生活体验。母爱是无微不至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总结前文,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第六单元的课文,知道了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那到底爱是什么呢?(ppt出示)

爱是什么?

爱是地震中

父与子之间的坚守,

爱是缝纫机上

母亲龟(jūn)裂的双手,

爱是母亲一声声

精彩极了的鼓励,

爱是父亲一句句

糟糕透了的警醒

……

2、齐读。爱还是什么呢?(请生自由讨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于母爱的文章《剥豆》(板书课题)。

3、读准的音。

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题。(生读)读后正音:剥(bāo,剥的意思是去掉东西外面的外壳,还可以用来什么?

4了解另一个读音。是一个多音字,另外一个读音就是“bō”,组词:剥夺、剥削等。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文的复习,导入新课。既可利用诗体的文章,诱发学生的兴趣,也对文章主题进行了总体的概括。这个多音字,对学生来说比较难读,因为他们熟悉的都是另外一个读音,所以读好这个课题既学会了读音,又理解了意思,一举两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同时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2、学生反馈,梳理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的主要内容:儿子和母亲比赛剥豆,最后母亲受到启发。

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利索       认真      执著       沮丧      

       敛声息语   心生怜爱   瞻前顾后    小心翼翼

1)指名读,纠正字音。解释“敛声息语”。

2)观察特点。

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这几个词语,哪几个词语是写母亲的表现的?

(敛声息语   心生怜爱   瞻前顾后    小心翼翼)

3)谈话过渡:一次普普通通的剥豆比赛,却让母子俩的表现迥然不同。就让我们先来看看母亲的表现吧,请你在文中勾划出母亲瞻前顾后的句子。

(设计意图:语文的阅读要求学生有目的的阅读,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明确指出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这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一种培养,而前面的教学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词语教学来引出母亲在比赛中的表现,体现了词语教学的双重性,一巩固学生所学,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让词语为下面的教学服务。)

三、细读体悟,深入文本。

(一)研读母亲瞻前顾后的心理变化,感受母爱的细致入微

1、同学们,请你们默读8-11自然段,划出描写母亲动作的句子,圈出表示母亲动作变化的字。

1(ppt出示课文8——11自然段)

默读思考:①你发现描写母亲动作的词有:慢、快、缓、紧。

②母亲的动作有哪些变化?(慢 紧)

2)既然是比赛,为什么母亲的动作会发生这么多的变化?

(因为母亲的心情复杂,充满了矛盾。)

3)母亲的心情为什么会这样复杂呢?让我们通过阅读感悟母亲吧。

(请四位同学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母亲的复杂心情。)

师小结: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想法,才会让母亲的动作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让我们一起再来感悟一下我们这位母亲吧!

(师生合作读。师读前,生读后,四个小组)

5)是呀,作为母亲她时刻为儿子着想,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母亲剥豆时慢了下来,是因为                       ;(读)

母亲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是因为                  ;(读)

母亲剥豆的速度又缓了,是因为                        ;(读)

母亲剥豆的节奏之所以又紧了许多,是因为                。(读)

6)像母亲这样,这就是瞻前顾后。都是因为母亲对儿子的爱啊。

7(ppt出示):母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说说你的理解。

(母亲对儿子的爱是细致入微的,母亲有这样的想法为的是让孩子在磨难中学会坚强和勇敢,获得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等乐观积极的生活体验。)

(二)研读儿子的表现,体会儿子面对挫折与失败的良好心态。

过渡:我们见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呢?(学生自由讨论)那文中的儿子又是一位怎样的儿子呢?(ppt出示)

“这是一个_________的儿子。”

    1、请同学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儿子的表现吧,把你找到的句子划出来,一会儿念给同学听。

2ppt出示:儿子剥豆时表现的句子。

     (1)“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2)“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3)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

     (4)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5)“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6)“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3、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呢?

1)板书:自信大气  认真  执著 坦然 轻松

2)指名读。

3)小结:面对这样一个自信、大气的儿子,我的担忧实在是大可不必。,

 4、进入儿子的内心世界,写话练习。

结果出来了,虽然儿子输了,但是他的脸上仍然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的笑容,儿子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5、写话反馈。

6、小结:多么出色的孩子!面对比赛认真执著,面对失败坦然接受,就是这样一个自信、大气的儿子,只会让母亲对他感到骄傲,想到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所以母亲最后明白了,齐读最后一段。(——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困难,也一定有磨难。)

(设计意图:我们从课文中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可以感受到母爱的细致入微和儿子面对挫折与失败的良好心态,这就成了本文中的重中之重。这个环节,我们通过慢快缓紧这四个字深入地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同时朗读是理解文本的最好方法,所以我们通过多次朗读来体会母亲的小心翼翼,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中体会母亲对儿子那份深沉的母爱。而对儿子的学习则采用略读的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儿子,理解孩子心中的坚守,同时顺理成章的进行写话训练。通过写话让学生自己得到成长,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实质上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主题探讨,明理升华

1、我们就来看看这场比赛谁是最后的赢家呢?

    (母亲:母亲赢得了出色的儿子。儿子:儿子能坦然地面对失败。)

总结:所以这次的剥豆比赛没有失败者,这就是双赢,母子俩都有所获,有所得。尤其是作为母亲不但看到了一个懂事、乐观、坚强的儿子,还让她收获了教育孩子的哲理:应该让孩子在磨难中学会坚强和勇敢。

2、引读:

母亲收获了教育孩子的哲理,因为(              

儿子在失败中成长,因为(                      

3、小结:一次剥豆,剥出了勇于挑战的儿子,剥出了真实理性的母爱,也剥出了共同成长的母子,还剥出一个个跳跃着思维火花的词语,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甚至还剥出了作者的写法。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去关注毕淑敏的作品,相信你们会剥出更多的理解与智慧。

(设计意图:本文的结尾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对结尾段的精彩教学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一个至高点,给课堂一个完美的惊叹号。所以,我们将这一段分为三个层次来引读,第一层是儿子明白重要的是经历而不是结果,他在失败中成长;第二层是母亲收获了教育孩子的方法,知道母爱除了细致入微,更应该是真实理性的;第三层是告诉所有人生活就是这样真实,所有的痛苦与快乐都应该自己去体验。在课的最后介绍毕淑敏的相关作品,既是对课文的延伸,也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些选择。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努力去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板书设计:

                               

              比赛进行时               比赛进行时      

      母亲: 瞻前顾后    小心翼翼       大可不必

儿子 :自信 大气  认真  执著      坦然轻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