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学校》读书心得
(2016-10-10 17:56:37)
标签:
教育 |
分类: A3项目实施B5集体备课 |
《明日之学校》读书心得
关于本书的大体内容和写作动机,约翰·杜威的自序里其实早已经表述得很清楚平实。 “本书不试图发现一种完整的教育理论,也不考察任何‘体系’或讨论杰出的教育家的观点。”“我们试图指出当各学校用自己的方法着手实践时实际上发生了什么。” “通过显示一个教师应用这些观点时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希望给读者指出一些教育改革家的已经被广泛认识和认可的观点的实际意义。”在杜威之前,包括卢梭在内的许多人提出过各种不同的教育理论。所谓“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本书关注的是众多先进教育理论的“实验成果”。
“儿童期的真正含义就是,它是生长和发展的时期。”在第一章“教育即自然发展”中,一再阐述了自然发展的儿童期的重要性。“教得太早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真正教师是经验和感情,成年人除非根据他本身的条件,决不会学习适合他的东西。”就如卢梭所说,“那最大、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就是:不要爱惜时间,而要失去时间。假如一个婴儿能从母亲的怀里一跃就跳到理性的时期,那么现在的教育就是很适当的了;但是儿童自然的生长,要求一种完全不同的训练。”
我的理解是,既然是生长和发展的时期,最重要的是遵循儿童生长发展的规律,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自然发展”。“揠苗助长”式的超负荷教育只能百害无一益。但是在此又要提出疑问了,何谓“自然发展”?儿童期的发展规律是如何?不妨带着疑问继续阅读。
在第二章“教育即自然发展的一个实验”就是杜威和他的女儿杜威小姐收集到的一些学校的实践情况的反馈。菲亚霍普地区约翰逊女士的儿童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约翰逊女士称她的教育方法是“有机的”,代替一般课程的活动包括:体育活动、自然研究、音乐、手工、野外地理、讲故事、感觉教育、数的基本概念、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一定累积后,加设画地图和地形地理。约翰逊女士的一个说法令我十分受用,“我们必须等待儿童的愿望,等待自觉的需要,然后我们必须迅速地提出满足儿童的愿望的方法。
也就是说,遵循“自然发展”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遵循儿童自身的需求。当儿童想要接触新事物,想要获取新知识,我们提供给他,这时候的教学效果最好。学校为儿童创造环境,激发儿童的需求,再满足他的需求。
第三章“自然生长中的四个要素”里梅里亚姆教授把学校的一天分成四个阶段,进行下列基本活动:游戏,讲故事,观察和手工。不难发现与约翰逊女士的教育理念中的一些共同之处。杜威对我们指出很中肯的一点现实:“他们的学校教育给予他们的任何手工技能或体力,或者他们日常的生活作业中的任何乐趣,以及文学艺术所提供的最好的东西,都是能被直接观察到和衡量到的更为确切的收获。”个人认为,这最表面的成果已经是很好的成果。而这背后的更深远的成果,同样是引人期待的。
之后杜威进一步向大家展示了裴斯泰洛齐的“实物教学”理论、以及很多学校“从做中学”、“教孩子们生活”等打破传统的理念及理论成果。篇幅之故,笔者在此就不做进一步阐述。粗浅地谈谈全书给我的感觉:
写于将近一百年前的杜威的著作,阐释的理念对当今各国尤其中国的教育现状还有很高的指导意义。这是值得我们尊敬、也是值得警醒的。西方的教育为什么比国内先进?值得深思的问题还有很多。以我,一个在中国教育体制下一路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的身份来看,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值得改进的空间还很大。正确度是一个指标,创新力也是一个指标。孩子的成绩、证书很重要,孩子的人格养成也很重要。
教育是一件有重量的事业,中国的未来,需要当局和所有一线教员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