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的意义》的读后感
(2013-01-08 17:50:17)
标签:
读后感杂谈 |
分类: A3项目实施B5集体备课 |
要做到以上两方面,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爱书人。朱永新老师曾经写到:
“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在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做好一个人,争取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
“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
“教师的幸福也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
“教师要达到上述的境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如教育创新,虽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对于创新教育的论述,现在可能并没有超过陶行知。因此,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正是一本本书的铺垫构成了人类不断发展,像更高阶段的攀登基础。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人们也一直以读书为尊为贵,而今天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电脑普及和全球经济不稳定的前提下,人们越来越难以想古人那样以读书为尊为贵,也更难静下心来阅读。读书可以明理得道,可以修身养性。“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越是在经济不稳定的年代越要像古人那样以读书为尊为贵。因为书是人类的记忆,它告诉我们是谁、做了什么以及其中的荣辱得失。正因为书是人类历史与文明的结晶,所以我们今天更应该像“读书日”成立时所提倡的宗旨“‘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所以要想教好书,让我们先一起去品尝真正爱上书的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