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钟表》评课稿

(2012-12-09 21:30:13)
标签:

杂谈

分类: A4项目评价B10撰写总结

《认识钟表》评课稿

    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一年级的孩子还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学习、体验的空间,慢慢引导和感知时间的变化。刘老师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生活里认识时间。

    一、关注生活经验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这节课在情境中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钟表?”“闹钟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拿起闹钟,看一看,在钟面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藏着1到12的数字,还有短短胖胖的时针,和细细长长的分针。这些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巧妙的结合起来,

    二、关注探究过程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且能使学生的体验更加深刻,在认识整时的过程中,老师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自己去探究,还提供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如“让学生拨一拨,时针和分针谁跑的快,谁跑的慢?”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探究,同时将两种书写方式进行比较,逐步完成探究过程。再如,通过多种形式的拨学具钟表:老师拨闹钟,学生认整时;老师报整时,学生拨闹钟;同桌互拨,一个学生报时刻,另一个学生拨闹钟,来加深学生对时刻的体验。

    三、关注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在本节课中同样得到精彩体现。如拨出7时、8时、11时后,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认一认、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将普通的常识总结为数学化的规律,引导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利用得到的规律对新的知识进行推理解释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关注时间观念

    关注时间观念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从课上“小明一天的生活”,再到老师讲故事,无一不是将培养时间观念的精心设计。最后还提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来让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孩子时间观念的建立是一个慢过程,一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这节课关注了情境创设、活动经验的积累、归纳思想的渗透、时间观念的建立,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受到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养成教育。

 

林新新

2012.1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