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宿的盐山
远离这片山峦,200公里远的一座山峰脚下,另一条峡谷正在沉睡,在气质相同的山之褶皱的怀抱中沉睡。要让它苏醒,只有寄望于阳光的呼唤,因为它的身躯,在暗夜中只有青苍的底色。
没有光,它就没有光芒。
天山的裙褶,由延伸到冲积平原的山之骨架构建,从平原到丘陵,从丘陵到浅山,从浅山到山峦,直至高耸入云的神峰。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山的家族。
但是这个峡谷不同。

没有过度,没有铺垫,甚至没有前奏,就在那一片平坦如砥的沙石戈壁上,凌空降下了一块块巨岩。它们的根基,深深扎进了地壳的岩层。与大地相撞的巨力,使它们的身躯震荡扭曲,出现了道道深纹。发轫于洪荒之初的力量,历经亿万年仍旧凝而不发,道道褶皱与裂纹对面相望,如同峡谷两端情人对望的眼神。

温宿托木尔神奇大峡谷,就这样在一望无际的戈壁上袒露出它的胸怀。
太阳出来了,温暖的阳光,蒸腾出了夹杂在峡谷群峰岩层砂土中的水分。峡谷两侧的山峦,渐渐显露出了七彩的本色,如油画上大幅的色块。远望,大地是铺展在它身下的画布。

发源于托木尔峰——这座终年闪耀着钻石般璀璨光芒的冰雪神峰上的雪水,在地层深处一路潜行,裹挟着足量的盐分,在这里汩汩流出,浸染着这片赭红色的山体。时间过去了,峡谷的山体,渐渐有了岩盐的坚硬。山风,也渐渐有了咸涩的气息,如同保留着远古海洋的记忆。

或许,这是这座天山第一峰的赐予?以7435米的海拔高度,托木尔峰雄居于天山山脉之巅。然而,自从我国登山队1977年7月25日首次登上托木尔峰以来,此后二十年间几乎无人涉足峰区,更为遗憾的是,世上几乎难以见到托木尔峰的照片。
托木尔峰见证了天山的雄伟高大。在探险者的记载中,有人这样写道:当你漫步在发源于托木尔峰的琼台兰冰川上仰望苍天,你会惊奇地发现,天上有一座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这也许就是天山的含义所在。
温宿神奇大峡谷正在这座神峰脚下。

出温宿县城沿314国道东行,从五团场路口折向北30公里左右即是托木尔神奇大峡谷。这条峡谷,包括东面36座巨型盐山和西面的阿奇克苏峡谷。温宿县方经过多次的探索,现在已经确定,这条大峡谷由八条支谷组成,观光探险区总计约有100平方公里。
托木尔峰的神奇,在于它令人感到敬畏和无从揣摸;而这条峡谷的神奇,却在于它带给人们最直观的对于科学的认知,并进而让我们对大自然的伟力再次感到敬畏。
有关研究表明,36座巨型盐山和阿奇克苏峡谷在同一时期形成,而阿奇克苏峡谷是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盐丘底劈构造地貌。
它的面积达22平方公里,非常罕见。在托木尔神奇大峡谷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前期调查中,自治区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专家指出,它可能是国内目前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的盐丘底劈构造地貌。

探寻它的成因,可以使我们对身处其中的这片厚土有更深刻的了解。
3000万年以前,如今的塔里木盆地是海洋的一部分,被称之为古地中海。随着板块的漂移,古地中海逐渐退却,塔里木古陆渐渐抬升。残留下的海水在塔里木古陆形成泻湖,湖水不断蒸发浓缩,沉积了厚逾400米的盐层。
这些盐层的分布区域,即在如今的温宿县塔格拉克牧场至拜城县的大宛其农场一带,当时属塔里木古陆的北缘。

随着塔里木古陆的抬升,天山山脉开始形成上升,泻湖历史结束,发育成了内陆湖泊,湖水不断蒸发,湖泊最终干涸,湖泊内沉积了数千米巨厚的含有盐分的砂泥岩层。这些砂泥岩层把泻湖时期形成的盐层深埋地下,砂泥岩层不断加厚,深埋地下的盐层在重压下变为塑性体,在重力不均衡的条件下,一部分在挤压下向上拱起,露出地表,并向外扩展流动,最终形成现在的盐丘地质景观。这在地质学上被称之为盐丘底劈构造地貌。

这种地貌相当奇特,从外部看,它的地形很复杂,除大小不等环环相扣的漏斗外,还有不少暗河和盐溶洞,洞中有盐晶体形成的宝塔和盐钟乳石。炎夏时分,盐溶洞中清凉宜人,景色绮丽,令人不忍离去。
阿奇克苏峡谷的盐丘与托木尔大峡谷东的盐山,一直绵延至拜城县大宛其农场,长度逾百余公里,食盐储量巨大,按每人日需食盐10克计算,这一带盐山的食盐可共全球60亿人口吃200年。
这是托木尔峰的厚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