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志燕
陈志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972
  • 关注人气:1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诙谐而形象的回族民间谚语、歇后语

(2013-01-31 08:36:12)
标签:

花朵

财富

歇后语

诗书画

社会生活

文化

分类: 杂谈

诙谐而形象的回族民间谚语、歇后语
 

诙谐而形象的回族民间谚语、歇后语

 

     回族民间谚语、歇后语是回族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结晶。其内容、语汇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千百年来,回族人用它来指导自己的生产斗争,科学的掌握和利用天时、地利、气候变化及自然资源,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回族民间谚语、歇后语与回族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联。回族日常生活、生产习俗与牛、羊、骆驼等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许多回族谚语、歇后语中大都以这类动物作为比喻的形象。如反映旧社会内地回族以经商为主的谚语:

 

孟村街三大行,羊肉、馒头、贩粜粮。

保定市两把刀,东头卖牛肉,北头卖切糕。

拾街头,皮毛行,卖零食、宰牛羊,当经纪,闯五行。

这些谚语生动地反映了那一时期回民的行业以及经济习俗。这类谚语还有许多,如:

 

说钉是铁,宰羊是血。

牛抵肚于破,两头都有错。

大买卖不要宰牛,小买卖不要贩油。

瘦牛不瘦头,四个蹄子全是油。

 

 

诙谐而形象的回族民间谚语、歇后语

 

 

      回族群众中流传的这类谚语有的是对畜牧业及生产的经验总结,有的则充满了哲理和情趣。但有一点似乎是共同的就是以本民族最熟悉的事物为依托点,通过谚语总结生产以及生活的各个侧面,甚至在新的生活中,这类谚语也大量产生。如“汉民族有了钱盖房,回族有了钱养羊”,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回族民问谚语还总结了许多生活经验,抒发了真挚、淳朴的感情,反映了本民族的心理特征。比如,回族比较团结、互助,一些谚语就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

 

亲帮亲,邻帮邻,亲邻团结一家人。

走不完的路,维不尽的人。

邻家结冤一世穷。

一些谚语教人坚持勤俭节约:

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

有穷家,没有穷山。

细水常流,断顿难挨。

春天勤一点,冬天多一碗。

 

 

诙谐而形象的回族民间谚语、歇后语

 

 

这些谚语,语句虽短,却反映了深刻的道理,成为回族人民的生活教科书,在民族的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回族歇后语的内容也比较丰富。有的以人物和人的行为、典故等作比方,如:

 

二两羊毛絮褥子——摊不开。

干槌棒子上抓脉——瞎摸。

五黄六月穿皮袄——有家子。

腊月里吃凉粉——寒了心了。

有的以动物作比方,如:

羊头上的毛——多长照旧多长。

驴跑到楼上——没经过的事。

有的用某种植物作比方:

十亩地里找了一根谷子——独苗苗。

海里头栽花哩——根底深。

还有的用食品、用品、器具等作比方:

香油炸麻花——干脆。

饭瓦罐掉了耳朵——提不起来。

 

 

诙谐而形象的回族民间谚语、歇后语

 

回族谚语、歇后语

 

天下回回是一家
回回见面三分亲
行责居送,千里不持粮
明扬的尔扎布,暗藏的尔买里(意为行善不必张扬)
为主的饿不死瞎家雀(真主给每人都给给养)
山羊头上的肉——没多少。
冬天穿坎肩——抖家子。
老回回的亲,甘草的根——越挖越深。
老回回喝盖碗茶——先刮两下。
要乜贴的丢了打狗棍——受狗气哩。
茶馆里伸手——胡(壶)来。
依比里斯穿靴子——邋遢鬼。
依比里斯晒太阳——没有影影子。
卖面宰羊——各干一行。
念、礼、斋、课、朝——一点不能马虎。
穆民没有伊玛尼——丢了根本。
十个回回九姓马,剩下一个不姓纳就姓哈。
一天不抓五遍水,不能算是好回回。
老回回出门不念,不是折轴就是掉链。
不论穷,不论富,都是三丈六尺布(裹尸布)。
天下回回生得怪,根子来自天山外。
汉民有钱盖房,回民有钱养羊。
回汉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回汉是两教,理是一个理。
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羊肉,一把卖切糕。
回回三大行:珠宝、饭馆、宰牛羊。
回回三大宝:白帽、盖碗、《诗书画》。
拿了寺上一粒米,祖祖辈辈还不起。


回族歇后语诙谐而形象,想象丰富大胆,民族特点非常显著,成为回族民间文学园地中一枝艳丽的花朵。

 

诙谐而形象的回族民间谚语、歇后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