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爱花的民族和带刀的人 [转载]爱花的民族和带刀的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爱花的民族和带刀的人
魅力无穷的新疆,最令人着迷的是那充满奇幻色彩的西域风情。而维吾尔族则是西域各族中一个热情如火的民族。
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拥有700多万人,占了全新疆总人口的近一半。只要你旅行在新疆的“丝绸之路”上,就会感受到这个民族无所不在:在吐鲁番的葡萄架下热烈歌舞,在火焰山下驾着小驴车奔弛,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绿洲田园中耕作,在库车熙熙攘攘的大巴扎(集市)里吆喝买卖,在喀什大清真寺广场上礼拜……由五彩缤纷的方楞小花帽和条纹衣裙与热情奔放的俊朗面孔组成的漫长风情画卷,让人眼花缭乱。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新疆的维吾尔族就是一个爱花的民族,他们把花看作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征。花,维吾尔语称为“古丽”。爱花、戴花、养花成为他们的一种习俗。春天,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摘一朵花拿在手上,有的则插在鬓边,有的还把花柄衔在嘴边。有趣的是连开汽车的驾驶员也喜欢把花摆在驾驶室里。同时,他们还喜欢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唱起那古老的《戴花歌》:“花儿美,花儿香,戴在头上多漂亮。年轻时似花样,年老时果更香。”
![[转载]爱花的民族和带刀的人 [转载]爱花的民族和带刀的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他们不仅喜欢房前屋后种花、栽花,而且连妇女的名字也用花来命名。例如“阿娜尔古丽”(石榴花)、“塔吉古丽”(鸡冠花)、“齐曼古丽”(红莓花)、“热依罕古丽”(罗勒花)、“提拉古丽”(金钱花)。据说,吐鲁番一带的妇女60%的名字中都带有“古丽”(花儿),可见维吾尔妇女对花是多么喜欢了。有趣的是维吾尔族男性的名字也有“古丽”(花儿)。例如“麦明古丽”(顺民的花)、“艾山古丽”(花艾山)。我国著名的维吾尔族歌唱家克里木的父亲--唢呐演奏家就叫“阿不杜古丽”(阿不杜花)。其实,维吾尔族男性不仅用花来命名,而且还用花来装饰打扮自己哩。你看他们的腰带、靴子、花帽、衣服的领口、手帕上都印有或绣有花的图案,有的花图案还十分鲜艳。他们说,花是最美的东西,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在新疆各地旅行,还经常可以见到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民族的男子在腰间的皮带上挂一把小刀。“小刀”在维吾尔族语里叫“皮恰克”,每把小刀都有一个漂亮的刀鞘,刀鞘上用金属片装饰有美丽的花纹。少数民族男子佩带小刀,既是服饰上传统的装饰品,又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新疆少数民族男子、特别是维吾尔族男子为什么要佩带小刀?这除了有历史和生活习惯的原因外,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哩。相传,以前有两个维吾尔族兄弟,在上山打猎时遇到老虎,结果弟弟被老虎叼走,弟弟就拼命呼叫,让哥哥救他,这时哥哥突然想起在弟弟身上带有小刀,急忙对弟弟喊道:“救命的武器在你腰上。”弟弟闻声连忙从腰间拔出小刀杀死了老虎,救了自己。从此,维吾尔族男子不管在家或是出门,都随身佩带小刀,以防万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佩带小刀的习俗。
新疆维吾尔族男子佩带小刀的真正原因,与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新疆是瓜果之乡,几乎四季瓜香不断,特别是盛夏,每天都要吃好几次瓜果,在吃瓜时,又离不开刀子。南疆维吾尔人在吃甜瓜时,又有把甜瓜的皮和瓤分开后,用刀子插着吃的习惯。在牧区,刀子对牧民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他们宰杀牲畜、剥畜皮、收拾杂碎、刮羊头、吃手抓肉,以及收拾套具、鞍具和外出打猎时,都离不开刀子,这都是根据牧区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带刀习惯。
维吾尔族男子所佩带的小刀品种很多,有长柄刀、折刀、刀口呈弧线形的小刀等,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职业、爱好佩带不同类型的小刀。
热爱刀和花的维吾尔族,是一个勇敢而又善良的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平的民族。
![[转载]爱花的民族和带刀的人 [转载]爱花的民族和带刀的人](//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