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拜城印像之一《福庶之城》 [转载]拜城印像之一《福庶之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拜城县广场夜景
哈尼卡大寺全貌。
![[转载]拜城印像之一《福庶之城》 [转载]拜城印像之一《福庶之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拜城县世纪广场内的主建筑,没进去参观不知何用途。
![[转载]拜城印像之一《福庶之城》 [转载]拜城印像之一《福庶之城》](//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上图是拜城的老房拆建区,注意楼房山墙上的照片就是拆建前的旧貌。
“拜”为突厥语“巴依”一词音译变音而来,意为富庶。 拜城县境,汉时为姑墨国、龟兹国地,归西域都护统领。唐时,这里有两城:西一城为“阿悉言城”,即“拜”,东一城为“俱毗罗城”,即“赛里木”,均属姑墨州,为安西都护府下的龟兹都督府所治。元明为别失八里辖地。直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仍设“巴依”和“赛里木”两城。光绪八年(1882年)两地合建拜城县,隶属温宿直隶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隶温宿府。民国9年(1920年)为阿克苏行政区所辖九县之一。1929年后行政区划均属阿克苏地区 拜城县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观诱人,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全县有文化古迹及旅游风景点120多处。有饮誉全球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有南疆最大的人工湖克孜尔水库和闻名南疆的“伊斯克苏”温泉、“琼阿帕”汽泉及位于黑英山、老虎台的两处国际狩猎场等。其中克孜尔千佛洞是全国四大佛教名窟之一,始凿于公元3世纪,现保存完整的有236个洞窟、1万多平方米的珍贵壁画,艺术真实地再现了拜城与西域和东西方诸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史实,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县城西北50公里外的喀普斯浪河畔,有一组天然温泉,水中含有以硫磺为主的多种矿物质,水质清澈,温度适中,成为了人们休闲消暑的好去处。县城西部80公里外的“琼阿帕”地区,有一条神奇莫测的“热气沟”,常年释放大量热气,云蒸霞蔚,氤氲虚幻,人称天然“桑拿浴”。拜城县以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水库、温泉、汽泉、铁热克森林公园和察尔其雅丹地貌等景点为主体,构建了涵盖青山绿树、草原风光、神奇峡谷、珍禽异兽、文物古迹等足令拜城骄傲和自豪的旅游资源格局,展现了拜城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壮美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