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哈萨克族 <wbr> <wbr>鞭子底下谈恋爱 [转载]哈萨克族 <wbr> <wbr>鞭子底下谈恋爱](//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哈萨克族
鞭子底下谈恋爱
哈萨克族,在新疆十三个主体民族中,人数居第三位。哈萨克族人主要居住在天山北麓风光绮丽的山林、草原中,也就是现在以伊宁为首府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沿天山北坡的乌鲁木齐、昌吉回去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一带。
![[转载]哈萨克族 <wbr> <wbr>鞭子底下谈恋爱 [转载]哈萨克族 <wbr> <wbr>鞭子底下谈恋爱](//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哈萨克”一语,译成汉文就是“避难者”。据说,哈萨克族人的先民在成吉思汗西征时,曾被迫西迁,后来又受乌孜别克汗的逼迫而东走,屡屡逃难,故得此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哈萨克”一词,译意是“白天鹅”。在哈萨克口头文学中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远古时候有一个叫卡勒恰恰德尔的年轻勇士,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昏倒在戈壁上快要渴死了,这进,一只白色的雌天鹅翩翩飞来,用口涎给勇士解渴、疗伤,帮助他死里逃生。勇士醒来后,白天鹅忽然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并和勇士结为夫妻,生下一子,就起名叫哈密瓜哈萨克(白天鹅)。儿子后来也娶妻生了三个孩子,叫大玉兹、小玉兹。他们的后代就组成了哈萨克族的三个大部落。根据我国历史典籍的记载,哈萨克族的先民之一就是西汉时期的乌孙人。两千多年前,汉武帝为了抗击敌国月氏人的骚扰,派张骞到西域联络乌孙共同钳制月氏。汉武帝还采用联姻的方式,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柔弱的细君公主不适应当地生活,不久因病去世,汉武帝又将解优公主嫁给乌孙王。女中豪杰的解忧为乌孙王生儿育女,辅助朝政。她从汉朝带来的女才子冯撩,文武双全,为乌孙国的强盛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汉朝与乌孙的这一段和亲佳话,反映了汉族与哈萨克族曾经在历史上有过的打戚亲关系。
![[转载]哈萨克族 <wbr> <wbr>鞭子底下谈恋爱 [转载]哈萨克族 <wbr> <wbr>鞭子底下谈恋爱](//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传统的竟技比赛场上,最激动人心的还是“姑娘追”它往往是全场比赛的压抽戏。“姑娘追”据说是由上古“追姑娘”的风习演变而来,至今既是哈萨克人最喜爱的娱乐项目,又是小伙子找对象谈情说爱的好机会。参加者一般都是未婚的青年,一男一女搭成对儿。比赛分“去程”、“回程”两段。比赛开始,男女双双在去程上并辔徐行,这时,小伙子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姑娘倾吐心曲,甚至调情挑逗,姑娘羞到耳根发烧也只能保持沉默。到了终点,双双勒勒转马头进入回程的一瞬间,小伙子立即扬鞭催马,拼命逃奔,那温柔的姑娘忽然之间竟变成了个沙场女将,飞马猛追上去,一靠近小伙子,就挥鞭狠狠地抽打,这时小伙子是绝对不能还手的。如果这姑娘对小伙子心中有意,自然会手下留情,只见皮鞭子老在空中转圈子,却总是落不到他的身上,即使是轻轻落在小伙子的身上,也只是她表达对小伙子情感的示意。如果对那小伙子刚才言语轻佻,惹恼了姑娘,这时姑娘就会用鞭子狠狠地“报复”一番,那连珠式的劈里啪啦的皮鞭,直打得小伙子抱头“鼠窜“,“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转载]哈萨克族 <wbr> <wbr>鞭子底下谈恋爱 [转载]哈萨克族 <wbr> <wbr>鞭子底下谈恋爱](//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此时赛场周围男女观众都会笑得前仰后合,还呐喊助威,大叫:打,打,打!这种游戏有时会激起一些大叔大婶们的兴致,也会相邀上马,演起了“姑娘追”,回味年轻时候的风韵。这一来,赛场的气氛就更加高涨了,那两位大叔大婶诙谐的表演惹得人们大笑到捂住肚子“唉呀”的叫唤。这真是:哈萨克风俗实在怪,鞭子底下谈恋爱!一对身着盛装的哈萨克族青年男女策马同行,小伙子时而在姑娘耳畔倾吐心声,时而倾身作势拥搂;姑娘则是不愠不怒,低头不语,只是偶尔羞赧地将过于热情的"追求者"轻轻推开,两匹骏马在蓝天白云下绝尘而去。这是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表演项目、哈萨克族"姑娘追"中的一个场景。
![[转载]哈萨克族 <wbr> <wbr>鞭子底下谈恋爱 [转载]哈萨克族 <wbr> <wbr>鞭子底下谈恋爱](//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不过,千万不要被这样"红尘作伴、策马奔驰"的浪漫画面所迷惑,"姑娘追"可不是单纯的"追姑娘",因为当两人到达指定地点以后,小伙子要立即掉头急驰,刚才还含羞矜持的姑娘,此时则在后面紧追不舍,高举马鞭频频挥舞。
如果姑娘对小伙子芳心暗许,她的马鞭只是轻轻落下;但如果姑娘不喜欢对方,或是小伙子一路上的调笑过了头,姑娘的马鞭可是会毫不客气地落下。此时的小伙子早已没有适才的潇洒劲儿,只能一边躲闪,一边狼狈地纵马"逃窜"。
"姑娘追"是浪漫而善于歌舞的哈萨克族特有的一项马上运动,以其游戏与情趣相伴的特点,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作为年轻人谈情说爱的一种方式在草原上流传了千百年。
在当日进行完"姑娘追"表演后,哈萨克族姑娘阿特尔森说,"姑娘追"在她的家乡是一个颇受欢迎的娱乐活动,每逢节庆和婚礼都会进行,小伙子都会邀请心仪的姑娘一起参加,在策马前行中向对方吐露爱慕之情。
![[转载]哈萨克族 <wbr> <wbr>鞭子底下谈恋爱 [转载]哈萨克族 <wbr> <wbr>鞭子底下谈恋爱](//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第一次参加'姑娘追'是在21岁,当时是我姐姐结婚,"阿特尔森?阿拜说,"不过,在我参加过的'姑娘追'中,还没有碰到过心仪的人,他们都被我的马鞭抽跑了。"
如今的"姑娘追"已非恋人们的专属,参加者大多数并非为了谈情。
"姑娘追"的参与者不仅有年轻人,许多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也驭马扬鞭,兴致勃勃地投身进去;他们的参与,使得这项本来就很轻松的活动更加风趣动人,常常令旁观者为之捧腹。
在今天的新疆,"姑娘追"逐渐转变为一种民俗表演项目,成为吸引游客、促进旅游发展的特殊"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