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ZCS创想·127·】正确地赋予《中医中药》科学的认知
(2022-06-18 09:55:46)
标签:
科学发展继续前进 |
分类: 科学创想,原创 |
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对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要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有是特色,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中医药对生命活动的认识,提供了人类认识和把握人体复杂体系的有效途径。中医药学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过程。而健康则是人体阴阳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即“阴平阳秘”。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器质性和功能性的疾病状态。中医学不是机械地孤立地看待人患的“病”,而是把“病人”看作是一个整体,把“病”作为人体在一定内外因素作用下,在一定时间的失衡状态。治疗上,既要怯邪、又要扶正,强调机体正气的作用,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一健康观念目前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中医药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展示了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思维模式具有丰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高度融合和统一。中医学这种以功能状态为切入点,并在宏观上借助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来分析、把握其变化规律的方法,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跨越,为人类认识自己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模式、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
【创想】现在的问题是:虽然世界顶尖的一代心理学大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
G.
Jung,1875—1961)对《易经》和东方文明有着极深邃独到的研究和体悟。他曾写道:几年以前,当时的不列颠人类学会的会长问我,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如此聪慧的民族却没有能发展出科学。我说,这肯定是一个错觉。因为中国的确有一种“科学”,其“标准著作”就是《易经》,只不过这种科学的原理就如许许多多的中国其他东西一样,与我们的科学原理完全不同。(360网)。
【创想】补充:2千多年前李耳(老子)的《道德经》(企今在100多年前就被全世界几十个国家,160多种文字出版)是现在全世界,学术界承认其哲学性,科学性,尤其是其中对于“宇宙”的认识符合现代哲学性,科学性的实际。(您可以看一看《我的【ZCS创想·122·】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年年前的“社会腾飞”机会》2022-01-14).
【创想】在:《我的【ZCS创想·117·】科学认识人体“穴位”理论》2021-12-07.有一个方法可以用现代科学解释清楚;请您先看一看下面这个科学实验档案:
【创想】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在人体“神阙穴位”(大家都知道脐带血对于人体治病救命的科学实际)实际上,我们从这里可以科学地认识:“贴敷”可以改善人体的“杏仁体”的“正能量”作用:提高人体免疫力;充盈人体气血;增加肌肉耐久力---也就是【创想】提出(把“阴,阳,金木水火土”的说法,按照现代医学“人体中: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在实际应用中科学地说明问题:【创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意:我们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可以找到一个“附属器官”,例如“肾”有一个“肾上腺”;”甲状腺“有一个”甲状旁腺“;大脑有一个“脑后垂体”;人体胃的“幽门”下面的“十二指肠”就是分泌“促胰泌素”的地方,---等等。这些附属的“腺体”是做什么用的呐?---科学实验告诉我们:我们可以知道他们都是各个器官正常功能运行“情报反馈”的作用(通过分泌“荷尔蒙”控制增加或者减少器官发挥作用)。科学实验可以验证这些科学“理论”的正确。并且可以让大多数人能够明确,理解,认识:我们是通过“中医”医疗(望闻问切;借助科学检查·化验·辨证确诊)使用(药物;针灸;贴敷等等方法)作用于“人体穴位“;作用于(靶点:人体大脑(杏仁体”内分泌(荷尔蒙)“正确协调、具体促进我们人体“内分泌平衡”达到:健康、快乐(幸福):促进体魄向着健壮、长寿!---。并且:
下功夫用科学检验数据”摆事实讲道理“这就是最能够明明白白地解释(中医中药)其中的科学(辩证施治)的好办法!(可以说:中医中药几千年,就是这样“治病救命”中医药对生命活动的认识,提供了人类认识和把握人体复杂体系的有效途径。中医药学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过程。也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哲学,科学的现代化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创想】为什么用“杏仁体”作为例子来说明白问题呐?因为在我之前的几篇文章比较明白滴讲述了“杏仁体”是控制人体大脑“五脏六腑整体正常;精神世界喜怒哀乐”的“总馈闸门”(司令部,指挥部)!您想一想---这样既符合科学实际;是不是比“阴,阳,金木水火土”更能被明晰地使人理解,中医中药科学地“治病救命”更能够为大多数人所理解,适用!这种符合现代科学“认知方法”就是体现了中医学这种以功能状态为切入点,并在宏观上借助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来分析、把握其变化规律的方法,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跨越,为人类认识自己提供了独特的思维模式、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