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细节描写,写出生动形象的好文章
(2013-03-16 09:27:04)分类: 教研论文 |
抓住细节描写,写出生动形象的好文章
1、让学生感受细节描写的好处。学习和仿用细节描写,并用于写作之中。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细节描写是文章中的花朵,要使花朵漂亮,就要进行细节描写。我们要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如果用我们的眼睛,再用我们爱心去感受生活,我们生活的花朵同样回更加灿烂。如下面这段文字(见多媒体),作者对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让人如临其境,写得细腻生动。从技巧上讲,细节描写是记叙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美化记叙文语言的重要方法。
【多媒体显示】
“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阳台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暗淡多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冰清玉洁,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儿,会不会开呢?我端详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觉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渐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瓣象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洁白柔嫩,花边透出了一层鹅黄。”
二、怎样进行细节描写。
(一)选择最佳的“点”进行细节描写。
1、什么是选点。
选点的这个“点”应该是对中心有作用的“点”,只有“点”到位,才不至于跑题和偏题。比如以“母爱”为话题,我们选点可以是妈妈给自己加上一件外衣的动作点,可以是妈妈注视自己模样的状态点,可以是告诉自己如何做人的语言点等,其实,这个选点在某种意义上和选材相关,但不管选哪个点,都应该是表现“母爱”主题的。当然,不能正确选择“点”,我们将无法展开描述,当然也就面临着跑题和偏题的可能性了。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这个最能表现主题的“点”也正是我们在写作时需要特写和加以浓墨重彩着力渲染之处。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点进行细节描写才是最好的呢?
我认为在记叙类的文章中应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动作点”,因为
2、选点举例及点评。
【多媒体显示】
“加油!加油!”同学们拼命地为单杠上的小勇鼓劲,他就要做第12个引体向上了,这是目前我们班至今无人突破的记录。只见他的身子前后摆了摆,仿佛在积蓄力量,就在身子再一次向前悠的时候,他猛地大喊一声“嗨!”立刻,全身都绷得紧紧的,双臂用力向上拉,身子哆哆嗦嗦地慢慢向上移动。他双眼紧闭,汗水顺着通红的脸颊往下流。胳膊上的肌肉像正在充气的气球一样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鼓起来,像一条条青色的蚯蚓。单杠也好像在努力绷劲,好把小勇拉上去。小勇坚持着,坚持着,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他的头慢慢地靠近单杠,超过了单杠!“成功了!”同学们欢呼起来!
点评:作者没有把小勇如何做准备活动、如何攀上单杠、怎样做引体向上、怎样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如何下杠等等全描写下来,而是选择了做引体向上最艰苦的一个镜头,动作点选取得很好,读起来仿佛亲眼目睹了小勇的顽强和努力。作者观察得很认真,依次看到了小勇的动作——“摆”“悠”“拉”“移动”“绷”“靠近”“超过”单杠等等;听到了他的呐喊声“嗨!”;观察到了他的神态——眼睛“紧闭”着,脸通红,汗水流下来;注意到了他全身都“绷得紧紧的”,身子是“哆哆嗦嗦”“慢慢”地向上移动,肌肉“逐渐鼓了起来”,小臂上的青筋“也鼓起来”;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作者把小勇完成最后一个引体向上的经过生动地呈现给读者。同时,作者还注意到了单杠的状态和周围的同学,以此衬托出小勇的努力。
3、怎样选点。
(1)选择对中心起作用的点。选点对其进行综合细描,并不是为细描而细描,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为指导,表达一定的情感。而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的主题、主旨,是作者通过写人或记事、绘景或状物所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道理。不同的中心,选择的进行细描的点也应该是不同的。在选点时,首要的原则就是要选择那些对中心起作用的点,也就是最能表现中心的点。
【多媒体显示】
一个学生一次写了一篇比较成功的习作,选材是拔河,通过拔河要表现的中心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他很聪明,没有从头到尾叙述拔河过程,而是选择了拔河时他感觉最艰难的一个点进行了细描,描写己方同学们弯曲的双腿、紧绷的肌肉、倔强的眼神、努力的姿态……一时间真是把那坚持的执着和那不屈的精神再现了出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后来,写另一篇文章,他又把自己这段得了高分的文字照搬了上去。但是,却得了很低的分。为什呢?因为文章的中心变了。后一篇习作所记的事件仍然是拔河比赛,但文章的中心却是写班主任老师宽厚慈祥的微笑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温暖,这样一来,将大量篇幅放在拔河细描上显然是不合中心,至少也是详略不当或偏离文章中心。也就是说,文章中心要表现老师的微笑的力量,选点细描的地方应该是老师的“微笑”,围绕着这宽厚、慈祥的微笑展开细节描写,将这微笑的魅力浓墨重彩地渲染出来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文章中心。
所以,在综合细描之前,一定要根据中心先选择好对中心起作用的点,不能单纯为描写而描写,否则就会有跑题的嫌疑了。
(2)选择真实具体的点。选好点后,其实也就是选好了写作的素材,通过综合细描一个“点”反映整个事件的“面”,如果不能确切到一个明确而又具体的“点”,就会流于“面”的叙述。通过点体现面,让读者窥一斑而知全面的效果就达不到了。所以,选择的点一定要具体。选点除了要求具体外,还要真实。所谓的真实,是指艺术上的真实,不一定就是真人真事但却一定要符合生活的、逻辑的真实。过度的夸张或有悖于逻辑的“点”是背离文章“写真事、抒真情、达真意”的基本要求的。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选择对中心起作用且有真实、具体、生动的点,是进行综合细描的基础,没有这个点,细描就没有了依附的根基。选择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点,并对其进行细描的话,实际上就能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行文,表现中心的地方展开细描实际上就是详写;而其他地方不展开就是略写。这样文章的详略问题也就解决了。
那么,选好点后,怎么把这个点细细展开并且使其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表现力呢?这就关系到综合细描的角度问题。
(二)围绕选择的“点”展开细节描写。
一个点本来就一闪而过,如果不加以具体描写的话,三言两语就没有什么可写的了。怎样才能围绕选择的“点”展开细节描写呢?
1、选择角度
角度是细节描写的关键,下面以动作细描为例,选好事情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动作点之后,就要进行多角度观察,对这个动作点进行充分而细致的描写。要正面观察人物的动作,注意他的表情、语言,体会其心理,也要观察周围人物的反应。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和描写,才能把这个动作点写得生动。
【多媒体显示】
角度A——动作本身,即动作发出者及其行为;
角度B——动作对象,即动作承受者及其行为;
角度C——动作环境,即动作发生时周围的环境,包括客观环境及其周围人物的反应;
角度D——动作心理,即动作发生时的心理活动。
这四类角度,既包括人物描写又包括环境描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既有动作描写,又有外貌、语言、心理的描写。
【多媒体显示】
老师走进教室以后,眉头一皱,仿佛一片乌云浮上脸庞(A)。正在抄作业的同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作业本收进了课桌;原来聊天的同学,立刻拿起了课本(C)。我赶紧摁手机,手却像得了帕金森病一样抖得厉害(B)。老师以威严的目光扫视了教室一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A)。我提到嗓子眼的心总算放了下来(D)。
这个片段虽小,从角度来看却很全面。需要注意的是,角度A和B的划分是相对的,将老师定为A的话,那么“我”就成了B,若将“我”定为“A”,那么,老师就成了“B”。这要由文章的中心和主要人物决定,主要人物是谁,那谁就是动作的发出者——A。
2、组合角度
选择了角度,并不一定细节描写就精彩,还要注意角度的搭配与组合
【多媒体显示】
室内,我痛苦地坐在书桌前,被作业折磨得焦头烂额。苍白的书页上,蝌蚪般密密麻麻的文字,使我的眼睛酸胀。“滴滴嗒嗒”的钟声搅得我心乱如麻。手中的笔似乎有千斤之重,就是费九牛二虎之力也写不了几个字。堆成小山的书本魔爪一般把我压在下面,动弹不得。我扭了扭僵硬的脖子,望向窗外,空旷的路上寂寥无人,唯有狂风暴雪在肆虐,整个世界一片惨白,我心中不由地倍感悲凉,抱怨之词一古脑儿地从嘴中倾泻而出。
组合分析:ACCCACD。这个片段,选择A、C、D三类角度,其中角度A类,展开两处;角度D类一处;而角度C类,展开四处。角度组合灵活,展开充分、搭配合理、转换自如,且详略突出,重点描写了写作时的令人烦乱、焦躁的环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我”被作业折磨得焦头烂额的情景以及当时压抑甚而悲凉的心情。
(三)写好细节细描的三个要求
写好细节细描,不仅要选好表现中心的动作点,做到角度的灵活搭配和自由组合,还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多用修辞。修辞是美化语言的重要途径,而且不同的修辞会带来不同的表达效果,使我们的文章文采斐然,产生丰富多姿的艺术魅力。常用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借代等10种,初中至少掌握前6种。
2.多用四字短语、成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3.讲究词类活用。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妈妈转身的一刹那,我仿佛听到了妈妈眼泪落在地上摔碎的声音”等词汇的运用。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文字,点亮我们的整篇文章。
【多媒体显示】
怯意,甚至有一点想回避的感觉。我必须接住这个球,因为我怕,我怕听见对手刺耳的嘲笑,怕看见对手讥讽的目光,但我更怕队友们悲伤的长叹和失望的目光。“我一定要接住它!”一团信念之火在我体内燃起。我深吸了一口气,弓着腰,目光聚焦在黑白相间的足球上。只见王子博文高抬大腿,“砰——”球像一颗流星,更像一个狞笑着的恶魔,冲着球门飞来。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足球,朝着球来的方向腾空跃起,双手伸向足球,就像老鹰伸出利爪,去抓捕猎物。“嘭!”球恶狠狠地撞进我的手里,我牢牢地抱住了它。在这一瞬间,我听见队友们热烈的欢呼声。
三、浅滩习泳,感悟技法
【多媒体显示】
【多媒体显示】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注意在内心独白之前应加上“想”、“心说”等提示语。
请运用今天学的知识,为下面一段话进行细节描写,看看谁更胜一筹: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这是一个同学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对\"紧张\"这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喜欢这首歌,缘于它优美的旋律,更缘于它唱出了一个温馨集体的心声。
自从当语文老师以来,我总喜欢把这首歌当作班歌。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才会在别人快乐时,就像自己获得幸福一样;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才会当别人受伤时,敞开自己最真的怀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这个“一家之长”——语文老师,才会如此快乐、幸福。
“爱学生,就把希望带给他们。”恩师说。
是啊,每次接到一个新班,我总憧憬着把它营造成一个温馨的、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大家庭。为了这个梦想,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融入新集体,走进学生内心。
曾记得,学生围着我,课上赏文学,论英雄;课下谈快乐,说烦恼。曾记得,操场上,乒乓跳绳,师生同赛;办公室里,班级琐事,大家共议。曾记得,成功时欢呼雀跃,你我脸上激动的泪水;失败时互相鼓舞,你我脸上坚毅的眼神……我告诉学生,咱们是一家人,梦要朝着同一个方向创造!
“只追前一名”是我带班的宗旨。对于学生的学习,我总试着让他们先找准目标,再奋力争取。“只追前一名”打开了你追我赶的班级局面。当看到学生们加班加点,埋头苦读时,当看到后进生一个个登上光荣榜时,我深知:那是希望的种子,正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为此,我感到幸福,因为我是语文老师。
“让我们向敬爱的语文老师鞠躬……”学生说。
那一幕,至今让我一提笔,便热泪盈眶。还记得那届学生刚上初三时,由于抽走部分优秀生进入重点班,剩下的学生便感到渺茫、浮躁。连我也有些心情低落,可我还得想办法鼓舞他们的土气。此时,班级里竟接二连三与外班打架。说实话,我都有些气馁。而那天中午学生员爽(她还不是班干部)却找到办公室。“老师,班里这两天发生这么多事,我想给大家开个班会,你来参加吧。”真诚的话语,坚定的眼神,让我不容思考。
下午,当我静静地坐到班级后面,看着她把犯错的同学一个个叫起,向大家认错,听着她一句句鼓舞士气的话语,我心潮澎湃。“没想到员爽这么柔弱,竟有如此坚强的心。”最后,她提高声音:“全班起立!向后转!看着那为我们日夜操劳两年已久的老师,我们这样自暴自弃,如何对得起他。让我们一起向敬爱的语文老师三鞠躬……”霎时间,我眼泪迷蒙。就这样,我没费一丝一毫之力,班级问题解决了,而且从那以后,大家似乎变了个样,都常常主动为我分忧解难,为班级出谋划策。那年中考,我班语文科目,全县第一。
为此,我深感幸福,因为我是语文老师。
“当个老师,就是幸福!”同乡人说。
常听人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可我总觉得,只要你交一颗真心,就会换一份真情。
还记得,自己结婚时,由于所带的学生已上毕业班,我便没告诉他们,可谁知,他们还是知道了,打电话直埋怨我不通知他们,非要来祝贺。那天,一下子来了一二十个,还说请不了假,只能来些代表。好友戏称:“你这‘护卫军’还真不少呢!”典礼时,当漫天的“雪花”、“彩条”、“礼花”飘落整个院子时,同乡人啧啧称赞:“就这么多学生呀,这亲友席都成学生宴了。当个老师,就是幸福!”
为此,我陶醉在幸福里,因为我是语文老师。
时至今日,我领悟到了幸福的真谛:有了春的播种,夏的耕耘,就会有秋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