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浃溪联谱续论

(2012-03-09 16:05:15)
标签:

杂谈

浃溪联谱续论

--兼绳武堂与景福堂字辈派歌析疑

                                                        谌 志 文

清康熙癸亥年,友荩公撰《浃溪联谱论》,述康熙庚申联谱中存在的问题,对种种情弊痛心疾首,并示后人当以为戒。三百年后,族晚冒昧“续”论浃溪联谱,只为有以下几处不解,故而对当年浃溪联谱之后,五里绳武堂谱与南昌景福堂谱之间的字辈派歌【1】提出质疑。续论,实为继友荩公之志续而析疑。

一、阅读民国三十七年小岑先生发起修全国谌氏通谱所编辑的《谌氏谱略》卷一时,对同时期,南昌新建谌家垾有谌克煃、南昌板湖有谌忠干等高辈份族胞,高安五里又有谌月孙、谌文孙等低前者十辈的族胞,有些困惑。此不解一?

二、2011年春,在南昌高兴谌村、扬子洲三联谌村、谌家坊、向塘浃溪、向塘上谌店、板湖地区访问宗亲时又遇“忠”字辈、“厚”字辈族胞多人,这几处族人的辈份普遍较高,都使用景福堂族谱。而高安五里及湖南溆浦、会同,贵州织金、修文、大方、天柱,四川金堂、中江、新都、彭州、广安、西昌等地乐全公后裔,奉绳武堂字辈派歌的族胞,辈份与南昌各团景福堂比较普遍显低,现已有“令”字辈了。此不解二?

三、谌族网最近发布了一篇《谌氏宗谱.序》讨论稿,是由南昌“守”字辈的谌守南撰写,该稿也反映出近几十年南昌新建有“克”字辈的族胞多人。同一时期“守”字辈高出“令”字辈13代。此不解三?

四、从高安五里和湖南、贵州、四川发现的“克”、“守”字辈族人的墓志、墓碑推断,出生年代普遍在清朝初期,距今二、三百年,甚至有的“模”字辈也距今二百多年。此不解四?

五、为何绳武堂谱的四十字辈派歌是“全夫宝其是,容宜节茂益,曰以文会友,克守忠厚模,祖志贻鸿业,孙谋起令图,嘉修成彦士,理学尚纯儒”【2】?而南昌各团景福堂既有“绍世贤依德,克守忠厚模,祖志贻鸿业,孙谋起令图,嘉修成彦士,理学尚纯儒”的三十字辈派歌【3】?又有“绍世贤依德,克守忠厚模。祖史贻鸿业,孙谋启麟图”的二十字辈派歌【4】?还有“重伯秀立夫,焕克字友成,原孟白翁景,知燕惪大邦,正中国叔津,子敬书嘉问,季卿则用仁,元公廷应臣,绍世贤依德,克守忠厚模,祖志贻鸿业,孙谋起令图,家修承彦士,礼学尚纯儒。”七十字辈派歌【5】?甚至有一百三十七字辈派歌【6】?此不解五?

谌鸿轩、谌敦丰两位先生研究族谱时,同样对五里绳武堂和南昌景福堂字辈世系问题,提出质疑,并作考证,有了一定的成果。如以“图”字辈为例,谌鸿轩先生认为,五里绳武堂“图”字辈为大节公世系82世【7】,南昌景福堂“图”字辈为大节公世系87世,两者相差五代人。绳武堂谱与景福堂谱之间的字辈派歌,事关家族长幼、人伦的重大问题,有必要辩疑和澄清。

首先,我们从家族文献中将绳武堂乐全公在楚、黔、川的部份“克”、“守”字辈后裔的生殁年代列出:

如贵州:1、克慎公清康熙六十一年(壬寅1722年)生于平远州,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历任四川新都、金堂、洪雅、丰都知县,浙江衢州府同知,嘉庆十九年(1813年)逝世。2、守刚公生于1763年,1846年逝世。3、守琢公1756年生,清乾隆乙酉(1795年)举人,1833年逝世。4、守熟公1718年生,1809年逝世。

如湖南溆浦:1、克雍公,名魁,字熙侯,号龙泉生于1719年,1797年逝世。2、克传公、字盖世,生于雍正乙卯年,终于乾隆己亥年。3、克钢公生于康熙丁酉年,卒于嘉庆丁己年。4、守淳公1785年生,1851年逝世。

如四川:1、广安枣山镇伍佳山的谌氏入川始祖守儒公,系湖南会同克祯公之子,守儒公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于雍正七年(1729年)入川,时年13岁。2、彭州致和京果园的基祖忠汉公系金堂县守瑗公之子,于乾隆辛巳年(1761年)生于金堂县九甲三单长乐乡,其长孙模禄公生于嘉庆元年(1796年)。

再列举三通四川的碑文:1、中江县兴隆镇新湾村两通,一通是“守”字辈谌母龚老孺人之墓碑,由“忠”字辈五子,“厚”字辈十孙,“模”字辈二十曾孙,于道光戊申年(1848年)立,谌母龚老孺人约生于1760年。2、另一通是谌公忠伦之墓碑,由“厚”字辈三子,“模”字辈十孙,“祖”字辈五曾孙,立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忠伦公约生于1784年。3、金堂县淮口镇苏家湾村上庙子坝谌家坟,有一通“克”字辈谌母刘老孺人之墓碑,由“守”字辈四子,“忠”字辈六孙,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所立,谌母刘老孺人约生于1735年。

以上文献和碑文均证,湘、黔、川“克”、“守”、“忠”字辈族人多生活在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初已有“祖”字辈族人出生。但南昌地区20世纪中叶,“克”、“守”字辈的族胞尚有多人,和川、黔、湘的“克”、“守”字辈时代相差两百余年。

其次,考家族文献,入黔一世祖之一曰鹏公,明嘉靖元年(1522年)前后生于江西筠州五里,初在山西大同一带服役,参加了与蒙古土默特部领主俺答汗二十余年的战争,诰封明威将军,后因与兵部意见相左,于1560年左右,被贬至贵州都指挥司下属赤水卫,万历十九年(1591年),逝世于贵州毕节卫。无文献记载康熙庚申年之前,曰鹏公及后裔有回五里修谱的事迹。

明正德年间益重、曰料二公由高安五里徙居湖南溆浦龙潭,至清乾隆四十六年始回五里合修家谱,以后多次合修。民国二十一年又联合湖南会同县诚宝公房支,贵州织金曰鹏公房支,天柱县曰串曰报公房支同往五里合修家谱。

生活在四川西昌地区的族胞,是五里乐全公四世孙其政之子谌忠(据西昌族胞考证为:“是”字辈谌是选)的后代,明洪武年间,谌忠随明军征战残元越鲁铁木尔,后驻防西昌,落业川兴杨家屯,从而在此生息繁衍,今有几千裔众,这支族人六、七百年来并未有回过高安五里合修或续谱的文献记载,也无同别处联谱的过程。但在这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其使用的四十字辈派歌却和五里谱完全相同,至今已传至“起”字辈。从西昌始祖“是”字辈谌忠到现在已二十三代,西昌族胞更不知在他们始祖离开故土三百多年后,有五里与南昌联谱并共用二十五字辈的情形。

还有曰尚、曰玺、曰粉、曰兑、曰烜、曰佛在明朝中后期,从高安五里分别迁徙至贵州、湖南等处,上述诸公及后裔也是将五里四十字辈派歌完整地带到了湖南、贵州及四川、重庆,这些地方均不知一、二百年后的康熙庚申年五里和浃溪联谱一事。

高安凤山世德堂谱创于明,使用的四十字辈派歌同绳武堂一致。

从文献考证和事实的推定,无论离开高安五里多少年,全国各地绳武堂乐全公裔孙所用的四十字辈派歌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开始使用后并没有修改的过程。该字辈歌是宋元时期所传记,大明是宁公创《五里世谱》正式载入,这也比较符合中国正式字辈的起源历史,其早于康熙庚申年四、五百年是确实无疑的。

再次,从各种文献考证,南昌各团使用的“三十字辈派歌”的确始于康熙庚申年(1680年),明显晚于高安五里绳武堂、高安凤山世德堂“四十字辈派歌”四百多年。南昌各团景福堂借用绳武堂二十五字辈【8】创三十字辈派歌距今不过三百余年,如推算时间,康熙庚申年刚使用新派歌就已出现辈份之误了。

另外,南昌各团如谌家坊保存的“七十字辈派歌”、“一百三十字辈派歌”,都存在错讹多处,前者明显有字辈重叠一处,如再按绳武堂四十字辈、景福堂三十字辈标准复原同音字,还有多处字辈重叠,这是应该避讳的。后者多达二十余字辈存在重叠,更是不严谨,严重犯讳,也是绝对不能使用的。两种版本的字辈派歌,如推测时间,明显早于北宋太祖时期,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应为后世在清朝甚至民国人为随意排列,并非东周、汉唐先祖所创。这是乎也说明康熙庚申年联谱时,南昌各团参考的文献史料因各种原因存在不充分、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

第四,浃溪联谱时,是否将各字辈对应大节公世系重公(上谌)世系进行考证?对应考证是否准确?考证的文献依据又是什么?分析参加康熙庚申年浃溪联谱督修、纂修、订修、协修人员的记载,可以看出是按重公(上谌)的世系作了对应,如南昌各团“绍”字辈为37世,而这样的对应是恰恰错误的。笔者近年所看到的几部景福堂谱的是三十字辈派歌,为何要借用五里绳武堂谱中二十五个字辈呢?为何不将“绍、世、贤、依、德”之前的字辈载明呢?今天因无文献记录,只能推测。一是南昌各团原字辈派歌只剩五字,需要增加。二是南昌各团虽还有名称字行,经和五里代表商量确定使用五里谱后二十五字辈。三如直接载明以前的字辈又同五里绳武堂谱字辈有多处重叠犯讳,所以只载三十字辈,即南昌各团用完“绍世贤依德”后,接“克守忠厚模”,但这也同样是错误的。

康熙庚申联谱南昌各团有所谓三十五世至三十八世四辈族人参加联谱,字辈为“应、臣、绍、世”,即“元公廷应臣”后两辈,“绍世贤依德”头两辈的族人,从这点可以推论,南昌谌家坊保存的“七十字辈派歌”与南昌各团“三十字辈歌”是有关系的,而“七十字辈歌”前面的四十五字辈是独立的,后面的二十五字辈却又和五里绳武堂相近似,或可以讲是相同的,只是为了避讳的问题,用了同音字而已。如果不承认“七十字辈”前四十五字辈的存在,那么“元公廷应臣”又是出于何处呢?如果承认其存在,“绍、世、贤、依、德”即自然分别应为重公世系的四十一世、四十二世、四十三世、四十四世、四十五世了【9】。如果承认“七十字辈歌”确实存在,即后二十五字辈为何又与五里谱后二十五字辈相近甚至相同呢?庚申参加合修共十八团,其中瑞州五里一处,南昌各团十七处,分析明显使用“元公廷应臣,绍世贤依德”字辈的南昌各团有浃溪、板湖、长湖、城头团、泰浦、四圣桥、广阳桥、鸭塘、浔州里、上谌、万台、谌家山十二处,坊岸、田北、武阳西冈、潡门、西河虽有世系,但未有明显使用属于什么字辈派歌,不便对应判断。  谌鸿轩先生考稽和谌敦丰先生注释,“绍”字辈为42世【10】,在此已差五世。南昌各团景福堂的字辈“元公廷应臣”,只能对应五里绳武堂字辈“曰以文会友”,其世系方较为吻合。绳武堂“曰”字辈为大节公63世重公36世,“克”字辈为大节公69世重公41世,南昌各团景福堂“元”字辈可能为大节公64世重公37世,“绍”字辈可能为大节公69世重公42世,笔者之所以说“元”、“绍”字辈可能为大节公重公的多少世?是因为一、如“七十字辈歌”真实,已自证相差四代。二、康熙癸亥年,友荩公在《浃溪联谱论》中讲明,五里前哲按豫章《百世嘉会图》所载世系“文叠生铭,铭生礼”。庚申新谱所载“铭生升、升生礼,于中增一代矣”,“是传疑,源不清矣”。五里绳武堂用完“曰以文会友”,接“克守忠厚模”是顺理成章之事,并非五里绳武堂谱“曰以文会友”后,应接“绍世贤依德”,因为“绍世贤依德”字辈根本就不是五里绳武堂创字辈时所有,只应属南昌各团景福堂之专用。绳武堂遍及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的裔孙谁敢背逆前人之谱志?按谌鸿轩先生考稽的思路,景福堂谱“绍世贤依德”后,如要借五里谱字辈,也只应接“祖志贻鸿业”才略显正确。康熙庚申年浃溪联谱,景福堂和绳武堂谱的字辈相差了五世左右【11】,故南昌各团之浃溪、向塘上谌店、板湖、长湖、城头团、泰浦、四圣桥、鸭塘、浔洲里、万台、谌家山、坊岸、田北、武阳西冈、潡门、西河、广阳桥、高兴谌村、三联谌村、谌家坊、新建谌家垾等,凡借用五里绳武堂后二十五字辈,降四辈或五辈才能与大节公世系重公世系基本正确对应。即“守”字辈应为“志”字辈,“忠”字辈应为“贻”字辈,“厚”字辈应为“鸿”字辈,以此类推,方显正确。如此重大的误差,的确需要考证清楚。

最后,让我们穿越历史,回到三百多年前的康熙二十三年癸亥(1683年),仔细阅读友荩公写的那篇《浃溪联谱论》【12】吧!或许能从中读出对现代有帮助的信息。友荩公在《浃溪联谱论》中,对南昌各团和高安五里联谱时存在的问题早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就“弃本团可征之文献,远托异域难凭之杂述”,斥为“不察之俗儒”。对南州浃溪给谏庵公之令嗣绍沂“思合天下之谱而联之”时,说:“联谱固义,但余乡当寇乱之后【13】,值式微之际,姑毋论派分难以考信也,世疏难以统同也,且事大费繁,亦难于措办,况五里之名称字行,尚有二十余字未周,不便遽为更张背前人谱志.......”,“奈好事者貌然而中不怿,竟持《五里世谱》往,听指于浃溪各团之杂记”。并对该合修的《谌氏家谱》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剖析,友荩公期望“俾后之有志修谱者采而览之,知续谱予意也,联谱非予意也,知我罪我,惟予其时听之”。

修谱宜合不宜分,分则亲者亦疏,合则亲者愈亲,即疏者亦可联而为亲也。但修谱如同修史,不能名淆实非,必须做到,别脉系,辩亲疏,严纪载,酌信疑。联谱的宗旨是,敦族谊,重宗盟,正人伦,分长幼。如果绳武堂谱和景福堂谱的“字辈派歌”疑问不能澄清,不仅康熙庚申谱难以起到尊祖、敬宗、仁亲、睦族的作用,康熙庚申浃溪绍沂等诸公所倡:“广罗子姓,分溯缵承,昭以从昭,穆以从穆,各宗其宗,无相夺伦,若网之有纲,裘之有领”【14】的合修原则,因督修、纂修、订修工作的不慎、不谨而自毁了。从此长幼是否将淆?辈份是否将乱?“正伦”、“定分”是否已成困局?或已影响我族千百年宗盟之基。

作为后辈,我将本文命为“浃溪联谱续论”,既是对友荩公呼吁三百年后的一种回应,也算一份迟交的答卷,分数高低全凭族胞给予,是否正确有理,也凭本族贤智者评价,我意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望本族宗彦,就此问题,积极提供可证之史料,可信之论断。同时告诫我辈及后人勿重蹈覆辙,特别是在倡修全国谌氏通谱之际,有关大节公世系、文叠公世系与各支族人字辈的严谨对应考证,豫章《百世嘉会图》的真实复原等诸多问题,都应引起全体族胞重视。

 

 

2012226

大节公75世孙/文叠公48世孙

乐全公22世孙  谌志文于成都

 

附:浃溪联谱续论注释

 

 

 

 

 

 

 

 

浃溪联谱续论注释

 

1】字辈:名字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亦有称派歌、行辈、字辈谱、字行、班序、派行、派语、派序等。它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的一种特别“礼”制。最正式的字辈应该起源于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字辈是一部完整家谱不可缺的部份,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和重要的文化涵之一,是族亲间的一种凝聚力, 明代以前,因人数尚少,各家取名很随意,包括孔圣人后裔都没有固字的行辈,从四十五代起,开始注意订字行辈。明武洪年,朱元璋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

2】五里绳武堂、高安凤山世德堂派歌,均创记于南宋,计四十字辈。民国二十一年壬申(1932年) ,绳武堂、世德堂续修宗谱时,在原有的四十字辈基础上增加二十代:“允善惟良嗣,同宗实有光,吾道能大用,世续自蕃昌”。现共六十字辈。

3】笔者见到的南昌高兴谌村、扬子洲三联谌村、浃溪的景福堂谱的三十字辈派歌。

4】二十字辈派歌,录自一九三七年小岑先生组织编著的《谌氏谱略》谌忠干书 “南昌板湖宗支谱略”一文。板湖在康熙庚申年参加过浃溪联谱。二十字辈派歌比三十字派歌少了“嘉修成彦士,理学尚纯儒”十字辈。二十字辈派歌同景福堂三十字辈派歌、五里四十字派歌对照有三个字辈有误,即“史”、“启”、“麟”应该为“志”、“起”、“令”。当然,如果该二十字辈正确,那板湖是否有另立创新之意?

5】七十字辈派歌,来源《谌族网》鸿轩文稿栏目,“山东谌氏源出江西的考证”。江西谌氏宗牌实为七十一字辈,为便于对照,笔者计为七十字辈即从重公始,另该字辈派歌有犯讳之处,后十五字多处存疑?

6】一百三十七字辈派歌,录自《谌族网》鸿轩文稿,据作者介绍,是山东訏谟公亲自在南昌市东北谌家坊原谱上抄来的一百三十字派(始祖大节公至二十七世嗣邱公略,实为一百一十世字辈),重秀伯礼夫,焕克宗友成,原孟白翁景,志德大邦。正中国叔津,子敬福嘉问,季卿则用仁,元公廷应臣,绍世贤依德,史守忠厚模,祖态贻鸿业,孙谪□□□,家修呈彦士,礼学尚纯儒,源深流并远,根茂叶同敷,善积家声振,情联族易孚,允善惟良士,斯文实有光,吾道十其用,于汝自藩昌,敬念前人创,恭承构兴堂,由来原一体,福祉庆绵长”。如加上大节公至仕邱公二十七世,总共应为一百三十七世辈份字派。敦丰先生已作了注释、评价。读者也可以看出这个版本因二十余处犯讳,是不能使用的,来源也有拼图的痕迹。

7】五里绳武堂谱“图”字辈,笔者计算为大节公83世。如友荩公浃溪联谱论中“文叠生铭,铭生礼”者是,则“铭生升,升生礼”记载必非,依前者“图”字辈为82世。

8】南昌各团景福堂三十字辈,除“绍世贤依德”五字辈与五里谱不同,余二十五字辈却完全相同。至今并无文献证明,景福堂谱的三十字辈派歌早于创五里谱字辈的宋元时期,甚至没有早于康熙庚申年,故景福堂借绳武堂二十五字辈应属事实。

9】疑以重公之父仕邱公为一世计算。

10】从谌鸿轩先生收藏的手写《范我后昆.谌氏家谱》如将重公作为一世,可以看出,“元、公、廷、应、臣、绍、世、贤、依、德....”分别对应“三十六世至四十六世”。“绍”字辈实为四十二世,因谌鸿轩、谌敦丰先生考证认为误五辈,笔者认为误差四辈,所以暂以五辈左右为宜,留出余地进一步考证。

11】浃溪联谱论中“于神尧时受封洛阳,赐姓谌”有误,疑为书写或印刷出错。应为“以神尧后受封洛阳,赐姓谌”较为正确。

12】指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三藩之乱,江西遭受战乱之苦深重。

13】摘自申解元穟于康熙十九年岁次庚申季冬书《谌氏家乘原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