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地震防护》

(2011-10-29 22:46:16)
标签:

杂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在设计安全避震方案、模拟逃生等活动中,培养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以及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情感。

    2、通过搜集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拟定访谈提纲,在采访中,能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拟演练,掌握紧急逃生与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地震灾害的有关常识,初步掌握相关的自救自护知识。

二、活动准备:

   1、课件

   2、相关网站

   3、小礼品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再现汶川地震的情景,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

  视频: 5.12汶川大地震纪实 !)

    1、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以低沉伤痛的语调讲述: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让我们永远伤痛的日子,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当满目疮痍从眼前漂过,我们的心不由得缩紧了。特别是那些和你们一样年龄的孩子们,生命的花朵还没有完全绽放就在这无情的地震中凋零了。

   师: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2、学生交流感受。

   3、小结:地震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地震的直接伤害

——在室内因器物倾倒或房屋倒塌被砸伤;

——在室外被倒塌的建筑物等砸伤;

——在野外被山上的滚石砸伤;

——被地光烧伤。

•地震的间接伤害

——地震引起的火灾;

——地震引起的水灾;

——地震引起的毒气泄漏;

——地震引起的危险品爆炸。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本课的中心问题

    师:确实,地震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看过视频以后,关于地震,你想了解哪些问题?

    1.学生分小组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

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

    2.确定本节课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依次来研究这些问题。

 (三)学生讨论地震发生时的现象

    师:结合看到的视频资料和生活中的了解,来谈一谈地震发生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大地、建筑物在剧烈地晃动……

    师:那是什么力量使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动甚至倒塌呢?

    学生讨论:

   总结:是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我们已经知道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2.研究地震成因

    师: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之前所学的方法,来推测一下:地震的成因?

    学生猜测。

    师:大家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出示课件

(观看视频:地震是怎样形成的<script data-vid="sl-vW-tX7BpBKWHo" src="http://player.ku6.com/out/v.js" data-width="480" data-height="400"></script>>  

    3.教师课件资料补充: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四)课后探究:

   地震来临前有哪些反常现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概括上节课知识要点,引入新课。

一、认识地震前兆

   1、师:地震的破坏力确实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通过课前的探究,你们知道地震来临前有哪些反常现象?

   2、学生汇报。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

(课件展示)

http://s13/middle/6f60cdcahad558757acec&690


http://v.ku6.com/show/6nmNOoZJFmdOx75l.html

   3、归纳小结,预测地震小常识

     地震前兆

  4、爱国教育

    师:除了观察地震前兆,还有先进的测震仪对地震进行预测。人们对地震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

    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

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日本发明制造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是何等的短暂!关于地震的预测人类还在不断探索中,这项研究任务就落在了我们同学们身上。

二、探究避震知识

    1、 师: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2、学生讨论、汇报。(10分钟)

    3、老师再补充一点,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这是前提,是至关重要的。

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4、不同场所避震方法

   师:对于不同场合的自救方式同学们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校避震: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家庭避震:

    1、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2、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1.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2.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3.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4.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1.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2.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3.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4.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5.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等。

    ◆高楼避震:

    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以上就是地震不同场所的逃生方法,另外加上地震九条须知:

    1.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2.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3.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4.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5.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6.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7. 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8.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9.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