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三省交界的千年小镇----廿八都(一)

(2019-12-01 18:39:12)
标签:

历史

文化

游记

分类: 旅游随想

七月底的天气越发的炎热起来,天天在35度以上高温。我们夫妇俩在家里实在待不住了,决定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早俩人打点行李,乘坐离家不远的的地铁二号线,一路直奔虹桥火车站。通过安检后我俩来到了售票处,排过长队后终于轮到了买票,正巧有两张下午4:07开往江山的车票。

 

G7365高铁飞速地开着,一路途经诸暨、义乌、金华、龙游、衢州,下一站便是江山了。下了高铁后,暮色已临近。我们转车前往市中心,找个宾馆先住上一晚,顺便可去周边走走,了解一下当地概况。第二天上午我们退房,到附近的城北广场汽车站乘上公交201路,前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廿八都古镇。廿八都的“廿”,读nian(第四声),意为二十,当地人脱口而出的就是廿八都“Nianbadu”。之前,曾有一位做音乐编辑的民盟朋友吴先生曾来过廿八都,写了一篇游记,向我们做了重点推介,这是一个藏在大山里、值得一游的千年古镇。 

 

一、千年小镇“廿八都”

 

 “廿八都”,它是一个地处三省交界属于浙江省江山市的小镇。有资料显示,它以前不叫这个名字,古时候称“道成”。此都非都,仅仅是一个小镇,这“都”的概念,相当于今天乡政府下的一个集镇,比村略大点。北宋时期在浙南地区即现在的江山一带设置过44个都,这个小镇排行28,因此得名廿八都,并一直延用至今。到明清时期,它赫然已经发展成为浙闽赣三省交界之处重要的军事重镇。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在此屯军练兵,并由此踏上南下进军台湾之路,成就了一生之伟业。仅此一点,古镇已足以让人对它肃然起敬。至今江山市还保留着四都、八都、廿七都、卅二都等地名。

 

一个三省交界的千年小镇----廿八都(一)

 

廿八都城楼雕塑

 

 廿八都镇交通便利,205国道穿镇而过。镇辖面积66.7平方公里。与周庄、同里、乌镇、西塘等著名古镇相比,它独处大山之中,四周峰峦叠嶂,群山环绕,颇有点“藏在深山人不识”的意境。一条清澈的枫溪河水穿镇而过,青墙黛瓦,沿溪排立,整个古镇呈长条形布局。廿八都距离江山市县城70公里,全镇有800余户4000余人口。由于历史上少受战乱,使得镇上古建筑风貌依旧,保存较为完好。据记载,现保存完整、规模较大的明清古建筑民居、厅堂共有36幢,公共建筑物有孔庙、大王庙、文昌阁、万寿宫、忠义祠、观音阁、老衙门、新兴社等11幢。

 

 翻开廿八都的历史,仿佛是打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公元878年,黄巢率领他的农民起义大军浩浩荡荡,一路南下,攻城掠地,势如破竹,到了这浙闽交界地界突然被重重高山挡住了去路。他率众开山劈路,耗时两年,在崇山峻岭中辟出了一条仙霞古道,从而打通了浙闽屏障。天堑变通途,险山出要道。此古道是连接浙闽之间唯一的通道。在主要隘口入口处筑墙垒壁,扩地建关,东建安民关,南筑枫岭关,西有六石关,北为仙霞关,形成四关拱卫要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被人誉为“东南锁钥,八闽咽喉”。

 

一个三省交界的千年小镇----廿八都(一)


 廿八都是一座厚重历史文化与独特建筑特色兼具的古镇。与其他水乡风格的江南古镇不同,镇上原有东南西北大门,现在的主要入口设在北门和南门。北门外新建了停车场、游客中心和树有精美雕像的广场。南门则矗立着高大的石牌坊和“枫溪锁钥”石刻。游客从跨越枫溪的“珠坡桥”进入古镇,这座明清风格的单孔桥上建有古色古香的木质廊亭。据说古镇从前有不少这样的特色小桥,但大多已名存实亡。往北不远处还保留着一座典型石拱结构的“东升桥”,也颇有特色,与旁边的古庙、建筑群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幅小桥流水般美丽动人的场景。镇上的街道与溪水平行,用鹅卵石铺彻的长约一公里的老街叫洵里街,几乎集中了古镇的全部旧宅与商铺;溪边为枫溪小街,现在是作为观赏游览的步道。隔着枫溪的新街为枫岭路,直接连接着进出古镇的主要公路。

 

二、繁华商埠跨三省

 

廿八都曾经是三省通衢的重要商旅古镇。仙霞古道的开通,不仅打通了浙闽之间交通,更带来了两地经济与文化的交流。随着交流的扩大,商业活动的增加,必然促进小镇的繁荣发展。到了清朝,小镇已发展成为当地商业经济活动的中心。当时,无论是从闽赣出来的货物还是由江浙运走的商品,都必须经过本地陆路再转水路,进而转运他方。于是乎这个三省交通枢纽中心变成了最大的货物集散地,发展为三省边境最繁华商埠。

 

 当年小镇大街两旁布满了各行各业的货栈商铺,手工作坊。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大山边缘的东西交汇之所,南北杂居之地,那也是一时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热热闹闹,熙熙攘攘,车如流水马如龙,日日喧嚣夜华灯,足足繁荣昌盛了数百年。它完全由一处单纯的军事堡垒脱变为享誉一方的商旅重镇。与此同时它也完成了一次民族与文化方面的大融合。小镇用它大山般雄伟的胸怀和小溪般清澈的魅力汇聚起四面八方的士兵和天南海北的移民,无论南腔北调的方言,还是东西杂烩的饮食,都能在此溶为一体,欢聚一堂,最终形成了一个各宗各族其乐融融的局面。据统计,这个仅万人的小镇就有140多个不同的姓,是名副其实的百家姓古镇。同时镇上还保留着浙南、浙西、赣东、闽南、闽北、徽州等地十三种不同的方言,被誉为“方言王国”。这在以宗亲氏族为主聚居、同姓同源语言相通的中国农村社会中显得非常的罕见。

 

一个三省交界的千年小镇----廿八都(一)

一个三省交界的千年小镇----廿八都(一)


       古镇旧有东西南北四道城门,如今唯有南门有石质门额一方,上书“枫溪锁钥”。一条街道与小溪并行,自北至南曲折蜿蜒长达1公里。两旁多为二层楼店铺作坊,基本保持了19世纪集镇的风貌。其建筑依古道两侧而建,长达1公里。北为“洵里街”,以民居住宅为主;南为枫溪街,以店家经商为主。古镇在清同治年为鼎盛期,光饭铺酒店就50多家,南北杂货批发商有40多家,日间有挑货肩夫,夜间有入宿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有数百年之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