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致群:圆了大学教师梦

(2012-01-10 21:16:09)
标签:

校园

分类: 人物
□李余三

从一个井冈山大学毕业的学子,到工作在副厅级的事业单位,再到辞去工作远赴千里外的重庆大学读研,而后回到母校井冈山大学教书。三年的时间不算太长,而对于陈致群老师来说,期间的经历却是一波三折,充满艰辛。这位85后出生的“学姐”型大学老师,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学教师梦,展开了曲折的探索。


四年如一日的坚持
2004年高考失误,在复读与就读二本院校的徘徊中,她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于是,她来到了井冈山大学就读新闻学专业。
可是,四年后,落榜再一次上演了。2008年当研究生初试成绩公布之时,她无缘复旦大学新闻学,想着四年的辛苦付诸东流,霎时间,她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这是一个既正常又无法接受的事实,要从井冈山大学考上复旦大学的研究生绝非易事,考不上是很正常的结果,但毕竟为之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面对这样的结局,还是会觉得特别委屈。”陈老师这样解释她当时的心情。
2009年,再次参加研究生考试,她顺利考取了重庆大学,因而也就毅然辞去了井冈山管理局的工作。
“身边的很多同事非常不理解,平时我的工作量那么大,何来有时间准备考研,并且还一举考上了。”陈老师说,“他们是不了解我在井大的奋斗历程,这完全得益于以前的准备。”
陈老师讲话的时候面带微笑,云淡风轻地细数她的故事。她说:“现在我每次路过湖心亭,都会特意去摸摸那根柱子。”记者的脑海中浮现当年那个无论寒暑还是晴雨坚持在湖心亭晨读的女孩,井大的一花一草都见证了她奋斗的历程,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一切,说起来可能很轻松,可是,四年如一日,未必每个人都能这样坚持下来。
时间还得自己好好规划
来井大教书之前,有一段小插曲,时钟拨回到今年5月。“那是我记忆中最忙碌的一段日子!”
4月28日,她意外获得免费游港澳的机会,但问题是,此时人在重庆的她,港澳通行证必须回户口所在地井冈山办理,而且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行程定于5月10日出发,恰巧又碰上“五·一”假期,时间很是紧迫。
当她一心想着去玩,早已把学习、就业之事抛到脑后之时,却意外接到了梁长荣老师的电话,通知她5月6日来母校试讲。“这个电话让我很是纠结,我不敢立即答应也不敢直接拒绝,因为是回母校,便不能像对待其他用人单位那般轻率。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试讲,还意味着很可能此时研二的我必须提前毕业。”陈老师如是说。
当时正是毕业的关键时刻,她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件大事情,。旅游、毕业、就业三件事情交织在一起,让她很难抉择。最终,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三件事情一个都不能少。
联系好户籍所在地的相关单位,她迅速办好港澳通行证,并在其间为试讲做准备,在旅游结束的5月16号飞抵重庆为毕业做准备,白天跑腿送审交材料,晚上对论文内容进行‘手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论文在答辩会获得好评,全票通过。那一刻,她和导师都喜笑颜开。”
漂亮地打赢了一场时间仗,完全得益于她对时间的规划。很多时候,我们在众多的事情面前慌了阵脚,淡定从容地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很可能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子不嫌母“丑”
“其实,我特别感恩井大,不管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它都给予过我莫大的帮助。”这是陈老师解不开的母校情结。看着她的一大摞荣誉证书,你就不会去怀疑她的努力和井大对她的厚待。
作为人文学院首届新闻班的学子,井大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怀。“ 尽管重大很富有,但是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感觉自己像是后妈生的,像一名客人一样无法真正融入进去。“陈老师说,“井大条件虽不如它,但子不嫌母丑,在这里我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       还记得那些年老师的谆谆教诲,还记得那些年新闻班一家人的团结互爱,还有那轻舞飞扬的恣肆青春......是井大见证了她四年的奋斗历程,是井大让她有了飞上枝头的机会,使她从一个被重重山隔的井冈山小旮旯处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开学初,见陈老师的QQ签名上写着“井大环境很美,我的心很静”。看得出,来井大工作之后,陈老师的状态很不错。
在这里,她挥洒过青春;在这里,她将继续奉献热情!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之前,有学生问陈致群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她告诉记者,“是做最好的老师,并且‘最好’两字之前不加任何限定词。”这听起来多少有点狂妄,但她确实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她的理想。也许她无法告诉你“最好”的标准是什么,但她一定会竭尽所能。
陈老师说:“读研的时候,我经常去讲台上试讲,大家都说在讲台上的我很有范儿。"基于她出色的表现,大家还送了她“陈家讲坛”的美誉呢。得知她现在已经正式地成为一名教师之后,她的同学打趣地说,她就是为教师而生的。
除了教学之外,陈老师还担任了2011级新闻班班主任。一个新老师当一个新生班级的班主任,这是一个全新的组合,现在的陈老师充实地忙碌着。她既是高年级同学眼中的知心“学姐老师”,又是低年级学生眼中兢兢业业的班主任。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用在陈老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正是缘于当老师的梦想使她在毕业工作后仍能坚持不懈地为大学教师梦奋斗。现在的她才刚刚走上三尺讲台,也许她还稍显稚嫩,但是,有强大的内心做后盾,假以时日的磨练,她终将朝自己的梦想前进,一如当年那个在湖心亭畔晨读的女子一样笃行。
三年时间,陈老师走完了从课桌到讲台三尺的距离,从一名井大学子蜕变成井大的老师,这绝非易事。提及过往,她说:“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感悟,年少的时候我们会很热情,当我们走完这段路程时,我们却不愿提及以往的艰苦岁月,我们更愿意让它封藏发酵。”
只要离开讲台,走在井大的校园里,估计没人能意识到她是一名老师。从一名老师模样的学生,到一位学生模样的老师,带着几份幸福和压力,她坚定地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