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泉岭位于鲁中地区的淄博市西南部与济南市东南部山区的交界处,这里山崖逶迤交错,山脚下村庄密集,农田肥沃,具有鲁中山区特有的山野风貌。
盆泉岭上有一条上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渐废弃的山涧古道,是石马镇盆泉村及其周边村庄翻越盆泉岭到莱芜县(现隶属济南市管辖的莱芜区)东邢村赶大集或走亲访友走出的一条山道。
我的老家与东邢村一河之隔,人们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到盆泉或石马都少不了走这条古道。我在小时候曾经跟着大人们翻越盆泉岭走过一次,但具体哪一年记不清了。5月9日清早,我从老家沿着古道来到村北约4华里的盆泉岭,再次重蹈了先人们走过的老路,并领略了古道两旁壮美的初夏风光。
跨过淄河上游的东邢中桥,我从淄博市一步跨进了济南市。再从东邢村北的公路前行,抬头远望,便是目的地盆泉岭,又从济南市登高进入了淄博市。虽没有内蒙边陲小镇室韦出入中俄边界那般神奇,但这样的徒步旅行,也颇有意想不到的感受。
目标很明确,道路却很曲折。先人们扛着扁担,推着独轮车,背着麻袋,挎着提篮走出来的羊肠山道,如今却静静地没人搭理,折射出岁月的无情和时代的变迁。
山路由石板铺成,呈Z形曲折向上,很快来到山丫口。这里是先人们走累了歇脚的地方,路边有一小湾山泉水,丫口原先有座庙,现在只留了遗迹。旧庙旁边一块石碑格外显眼,是为了纪念刘家台村当时年仅29岁的村支书杨锡田,于1941年农历8月28被日寇汉奸在此杀害而立的石碑。
刘家台村就在山下,是博山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成立的村庄。
沿古道下行三四华里,便是盆泉村。盆泉村是一个有几千人口的大村,也是博山地区远近有名的旅游古村。我没有进村,而是沿着崎岖山路向南攀上了小山头。在这里,北边盆泉村及其古道的末端,东边的刘家台、张家庄、青杨杭、尹家峪甚至张家台,南边的东邢、北邢、中邢、南邢等村庄清晰可见。从小在老家长大的我,能够居高临下地鸟瞰家乡的全景和几个村庄的组合图形,还是第一次。
盆泉岭正西方向就是著名景区张丹顶和南坪山石城,自然景色美丽壮观,人文景观让人叹为观止。山间不知名的洞穴,恰似一双眼睛,窥视和保护着在此行走的人们。
博山的古道有很多条,盆泉古道(盆泉人叫邢家古道)是一条特色鲜明的古道,值得感兴趣的人们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