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前一天即四月三日,寒食节。按照山东博山老家的风俗,是祭祀逝去亲人的节日。这天,冷空气来袭,气温骤降,还下起了中等强度的春雨。
都说春雨贵如油,但今年博山地区春雨不断,春田不旱,这是近些年来少有的年景。雨下过以后,我从老家北邢村,踏着泥路来到了村东边的刘家荒场。
刘家荒场如同名字,就是一处长满野草的荒山,山间有许多自然形成的石块,有的表面有几平方米,斜着躺在山坡上,过去是我们村在此晒地瓜干的地方。
小时候,刨完地瓜,家家都把地瓜从山地运到这里,大人们用专门的刀具切地瓜干,我们这样大的孩子们就在石板上把地瓜干摆开。干这样的活时间长,大多是在晚秋清冷的傍晚或者凌晨,对天生好动的孩子们是一种极大的约束甚至是折磨。要是遇到下雨天,还要在夜间照着煤油灯笼,冒雨抢着捡半湿的地瓜干,那都是现在想起来还让人不寒而栗的一种农活。
刘家荒场的石板上早已长满了青苔,周边长满了野树和野草,自然形成的春景在清明节前出现在了眼前。虽没有什么特色,但欣赏着从小一块长大的野草野花,还是有一种不同寻常的亲切感。
站在不高的刘家荒场,不但能看到从小十分熟悉的东山、爬天梯等近处山脉,还能远眺西北方向的盆泉岭、张丹顶,甚至是南坪山的石城。其中穿过盆泉岭的现在起名叫南邢古道的山路都能清晰可见。
刘家荒场西、北方向分别有西邢、东邢和张家庄,甚至更远处的周家庄,现属济南市管辖。也就说,在不高的刘家荒场,你可以观赏到山东省内两座重要城市——济南和淄博的风景。



顺着刘家荒场的山道上行,会看到树木品种越来越多样化,这里曾是我们北邢村的林业场地。小时候记得这里是严格封山的,除了村里专门管理人员,外人不能进入。随着农村体制的改革,这里早已对外开放,也没有了原来那层神秘的面纱。
转过山坡向南,便来到了“罐子峪”。小时候总也整不明白,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农村人用当地土语叫“怪凹峪”,实际上山峪像罐子,灌底修了小水库,小时候没少在这里游泳洗澡摸螃蟹。
走到这里,观景的兴致被儿时的往事回忆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