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山,没有不知道“山耐”这个厂名的。“山耐”是山东耐火材料厂的简称,其实早在2001年,山耐已更名为“鲁耐”,全名是山东鲁耐窑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耐最早成立于清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厂。现在的百年老厂境况如何?我和好友回望等三人于3月14日进厂进行了拍照,总的感觉是:百年老厂,底蕴深厚;抢抓机遇,绝处逢生;全面振兴,任重道远。







热情好客的厂部办公室王主任在百忙中接待了我们,带领大家从最早的厂部办公室开始参观,对山耐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旧厂部办公室早已弃用,门也上了锁,王主任打开门锁,让我们参观了室内陈列的铁路道轨。他说,这些道轨都是国家文物,前些年差点每市斤三毛钱当废铁卖掉,这些实物记载着山耐百年前的建厂起步岁月。






新旧办公室前的两棵洋槐树是建厂时从德国移植到这里来的,中国的洋槐栽种历史就是从这个年代开始。
山耐的前身是博山玻璃公司,成立于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批准创办,并拨库银5万两作为官股,购置博山城北“六十亩圈”作为厂址,从德国进口设备并聘请该国技师,生产平板玻璃,于1906年建成投产。


出现在眼前的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高度融合的场面。






伴随着国内形势的不断恶化,曾经在山东省内名噪一时的博山玻璃公司也难逃厄运,于1910年全面停产,次年初彻底倒闭。直到1930年,才由山东省实业厅投资在原厂址设窑厂,生产电瓷、耐火材料等,使其死而复生。
厂名几经易改,山东模范窑业厂,山东实业实验厂,山东鲁丰瓷窑厂等等,改名的背后都伴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和大事件的发生,包括新中国的诞生。1954年8月,才正式更名为山东耐火材料厂,博山人习惯简称为山耐。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耐走向了辉煌。1982年,山耐承担了为宝钢工程配套的年产1600吨莫来石和1000吨熟料“A”的生产任务。1983年,山耐牌粘土质高炉砖被授予“国家银质奖”,这是全国耐火材料行业获得的最高产品质量奖。1989年,山耐获冶金部质量管理奖,同年该厂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山耐这种高能耗企业又面临着巨大考验,当时全厂2400多名职工有一半以上与企业解除合同走向社会。2001年,山耐进行公司制改造,成立了山东鲁耐窑业有限责任公司,近百年的“山耐”被“鲁耐”所替代。
新成立的鲁耐,在山耐的基础上绝处逢生,以一家国际化公司的形象在业内立足,各项管理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轨道。
在鲁耐厂内,我们参观了“工匠”工作室。该厂重视人才、重视科研、重视理念创新成为新时代鲁耐发展的新引擎。
















百年老厂,记载了山耐人的人生经历,记载了博山乃至国家的时代变迁。愿老厂变新颜,与时代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