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胜园的前身是兴隆观。兴隆观坐落于已经融入城区的后峪村,创建年代已无从考查,从残留的石碑碑文上看到,北宋初年就已初具规模。
兴隆观前一座石桥,石桥下是秀水河,桥的南面就是残缺的石碑。踏着石桥进入正门,正北有供奉真武大帝金身像的大殿五间以及东西厢房各三间。
兴隆观后院有两棵大银杏树,据说是观内道长所栽,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淄博市内树龄最长、树干最大的银杏树。
1990年兴隆观开始重修,一年后竣工开放,并改称为“梓胜园”,成为后峪社区文化活动场所,1996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免费开放的地方。每年冬初,两棵银杏树树叶金光闪闪,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兴隆观地处不大,不长时间便已看完,我和好友大广视界驱车来到两公里之外的正觉寺。


正觉寺坐落在博山安上村的莲花山上。无论从南门、东门进入,还是站在莲花山顶看正觉寺,都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磅礴大气的第一感受,同时也给人一种与古色古香的寺院不一样的感觉。与寺内的僧人交谈方知,正觉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这座原建于东晋、宋金年间重修的寺院,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南北朝时梁武帝国师志公禅师在此出家,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曾在此驻锡修行。由此说明,正觉寺是佛教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祖师道场。只可惜由于战争自然灾害加上保护不力等因素,这座千年名刹毁于一旦。




2002年安上村与仁炟法师签订协议,由安上村无偿提供包括正觉寺遗址在内的126亩荒山给佛教僧人,重建正觉寺。从此,正觉寺开始了边建边用长达十几年的寺院重建工程。





总建筑面积超过三万平方米的正觉寺已形成规模,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博山,成为鲁中地区知名寺院。寺院建成最关键的人物是正觉寺主持仁炟法师。
仁炟法师生于1942年,早年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攻食品生物化学专业,曾被国家人事部、国家科委认定为全国“豆制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2年,仁炟法师在北京法源寺能行长老(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坐下皈依佛门,尔后出家,2000年在佛门泰斗本焕老和尚(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坐下受具足戒。
2001年末,仁炟法师在博山弘法期间,教授修持观世菩萨《大悲咒》,帮助人们解除身体上的病魔,从此与博山结下不解之缘。在当地信众长跪祈求下,面对千年祖庭衰废之状,法师立誓在博山修复祖师道场,重振祖庭雄风。
走出正觉寺
,翻阅有关资料,作者对兴隆观和正觉寺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对仁炟法师有了由衷的尊重和敬仰。(文中部分文字资料摘自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