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2016-06-25 20:13:05)
标签:

旅游

图片

杂谈

       在博山,凡是经历过文革时期的人,没有不知道岳峪门市部的。这个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持续了30多年的全国全省商贸典型,岳峪门市部到底在哪里,现状如何,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结。这个结,终于在今年的2月23日被解开。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从博山城向西北方向,穿过十八盘公路,绕过美丽的镇门峪水库,我们攀山越岭,终于来到岳峪门市部所在地岳峪村。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岳峪村位于博山、淄川、莱芜、章丘四县市交界处,是一个不起眼十分普通的小山村。但1954年成立的岳峪门市部,却曾是淄博市最早出席全国群英会的商业系统先进单位。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在商品极度匮乏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岳峪门市部负责周围五个自然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供应。位于大山深处的这座门市部,进货全部靠驴驮,送货全部靠人挑靠人背。营业员送货到一个村,都需要步行三四个小时以上,来回得七八个小时,且都是悬崖陡坡,高岭深沟。

     据村里人介绍,当时门市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啥时来买啥时卖,半夜叫门半夜开”“宁愿自己麻烦千遍,不让群众一时为难”。渐渐地,岳峪门市部的名声走出了岳峪,走出了大山,成为远近有名的先进单位。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1958年,岳峪门市部被授予山东省财贸商业系统红旗单位,1959年派代表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70年又派代表参加了中央农业北方会议。1973年6月,《人民日报》以“一个深山里的农业后勤部”为题,报道了门市部的动人事迹。同月,中央电视台又拍摄了专题新闻片,播放长达15分钟。

      一位老村民告诉我们,当年央视来拍专题片,村里还没有电,在当地驻军的帮助下,准备运来一台发电机,但终因路途难走无法运过来,只好又接了五华里电线才完成这次拍摄。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如今的岳峪门市部早已被个人承包,承包女主人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了门市部过去鲜为人知的一些故事和变化。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离开岳峪村,翻越大顶寨,我们下行来到了黄连峪村。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曾经的全国典型——岳峪门市部旧址

      本次登山,只有半天,却圆了我几十年的一个梦:瞻仰岳峪门市部旧址,重温一代人艰苦奋斗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