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2014-04-16 11:11:44)
标签:

杂谈

    走出丹分沟,我们便乘车来到了万仙山的另一个景点——郭亮村。早就知道郭亮村是“中国影视村”,出发之前,曾专门观看了郭达、潘长江主演的抗日影片《举起手来》。除了对影片中的郭亮洞感兴趣之外,对影片的内容却不敢恭维。中国人民付出了3000万同胞的巨大生命代价,换来的这场民族战争的胜利,其过程是惨烈的,后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也必须是严肃的。然而,影片却用极不严肃的手法进行了描述,看似戏弄的是日本侵略者,实则是对抗日军民民族精神的一种藐视。这是题外话,还是回到正题:游览郭亮村。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郭亮村坐落在海拔1700多米的太行山坡上,这个只有83户、390多口人的小山村,清明节一天就涌进了几千人。进入村口之前,我就想象着郭亮村红墙碧瓦、石铺小道、小桥流水的幽静村景,到达之后才发现村里除了车辆、人流、饭店之外,几乎没有可看的去处。

    郭亮村太小了。正当我带着失望的心情走出村外爬上山坡的时候,才突然发现,欣赏郭亮村,不能在村内,而应该跳出圈外,才能感受到这个村寨的自然之美。正可谓,不识郭亮真面目,只缘身在郭亮中!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郭亮村不大,名气却不小,仅这村名的来历就很有来头。

    东汉末年,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农民郭亮率部分饥民揭竿而起,反抗压迫,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壮大。官府屡次派兵镇压,只因山高路险,皆遭失败。正当起义军利用地理优势坚守阵地的时候,郭亮手下一名将领在官府封官许愿的利诱下叛变投降,率官兵前来镇压。因寡不敌众,郭亮只得退守西山绝壁。后因官兵围困,粮草断绝,起义军处境极其危险。此时,郭亮急中生智,让士兵将战鼓与山羊悬挂在树上,山羊四蹄乱蹬,鼓声日夜不停。起义军趁敌人不备从山背后用绳索系下绝壁,安全转移到一自然村(今会逃站村)。后人为纪念郭亮,将悬崖上的村庄取名为“郭亮村”。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郭亮村的美,还体现在著名的“崖上人家”。顺路往南走不远,回头望去,几家农屋坐落在绝壁之上,就是在这几百里的太行山里,也很难找到这样壮观的景像。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顺着另一个方向看去,便能远眺著名的郭亮洞。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1972年之前,郭亮村村民下山,要走一条约200米的红岩绝壁路(也称天梯)。这条通道是由一块块不整齐的岩石或直接在90度角的石壁凿出来的石坑组成,只能单人通行。直到打通了郭亮洞,人们才逐渐废弃了这条几百年来的“热线”。

    1972年,13位村民在无电力、无机械的条件下,历时五年,硬是在绝壁中凿出了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300米的石洞——郭亮洞。1977年五一劳动节,穿过这个石洞,汽车有史以来第一次开进郭亮村,郭亮村的命运随着这条公路的开通,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这条绝壁长廊,被称为“世界公路第九大奇迹”。

    13位农民手里,创造了世界奇迹,也握住了郭亮村靠旅游致富的命脉!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清明出游(二):郭亮村

   第一次走进郭亮村,第一次步行穿过挂壁公路,第一次亲眼目睹中国农民所创造的人间奇迹,除了惊讶,就是震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