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回农村老家,发现父母亲养的鸡没有了。
不大的事却引起我不小的反思。父母亲都出生于1925年,按当地说法过年后都已是88岁的高龄了。从他俩结婚的第一年就开始在庭院养鸡 ,距今有67个年头了,我父母是在1945年结的婚。鸡,对母亲来说,是伙伴,也是命根子,养鸡成了我母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养鸡的故事我母亲能说上三天三夜。
鸡,为我家庭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过去,每逢大的节日,父亲总是杀上一两只鸡,母亲从来不敢也不忍心杀她喂养的鸡,父亲杀鸡时,母亲总在一旁念叨:“鸡儿鸡儿你别怪,你是东家一盘菜。”一种心理安慰罢了。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日或是生病时,父母总是杀上一只鸡或带上许多鸡蛋祝贺慰问。我父母共生育我兄妹七个,哪一个都离不开鸡和鸡蛋。说鸡和鸡子养活了我们全家应该不为过分。
小时候对鸡有种特有的感受和依赖。五颜六色的鸡毛制成的键子和毯子,成了玩耍游戏的工具。公鸡的鸣叫打断儿时的梦想,成了新一天开始的标志;母鸡的叫声像是在报喜,在表功,我们兄妹争抢着去鸡窝里抢鸡蛋,把鸡蛋送给母亲(有时从鸡窝里一次掏出好几个),看到母亲高兴的样子我们也得到了满足。小时候特别喜欢小鸡,如果有那只小鸡病了死了或丢失了,我们也和母亲一样特别难受。
母亲年龄大了,养鸡也越来越不容易了。我们都劝母亲不要再养鸡了,但她说,不养鸡在家干啥?再说,你们来家一趟,不带点鸡和鸡蛋,我心里啥滋味?老娘啊,你养鸡过去是对爷爷辈的孝敬,






分明是表达父母对儿女的一种朴素而伟大的爱!
88岁的两位老人,父亲耳聋但体力还可以,至今还在村东山看着大半山的树木,一年还到山上摘五六十斤的花椒,老人种的白菜、萝卜、土豆等能供应我们大家分享。母亲去年正月初六摔了一跤,到市第一医院做了股骨头置换手术,虽说没再卧床不起,但毕竟年龄不饶人啊,自理都比较难了。年前父亲把仅有的两只鸡卖了一只杀了一只,没敢告诉母亲。几天后母亲没听见鸡叫声,问起这事我们实话告诉她后,她还叹了口气说:“看来,我们确实老了!”
父母老了,他们不再养鸡了。但老人对家的贡献,对儿女的爱永远不会结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