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验学校衷敬高校长寄语罗灿名师工作室
(2014-12-04 16:58:38)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第一次听说罗灿,是因为曾经的一位学生家长对她工作的赞誉;
第二次听说罗灿,是因为她的名师工作室;
真正见到罗灿本人,则是在我来到实验学校工作以后的一次谈话。
今天,散发着墨香味的罗灿工作室《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论文集摆在了我的桌上,并要我为此写点东西。
翻阅各篇目内容,对课题组各位语文老师的悉心钻研肃然起敬,并且倍感亲切,因为我本人也是一位语文老师;同时对我校中学部以阅读为抓手成为浓郁的书香校园所获卓越成果感到由衷的欣喜。
“世界上,人有万千姿态,最美丽的姿态就是读书!”当代作家曹文轩对读书有这样的诠释。但如何读书,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如何带着青春的颜色和朝气,在这个浮躁的尘世及功利的社会氛围中,追寻一种“宁静致远”的阅读生活,初绽的心花得到书雨的滋润并绽放出文明优雅的美丽,这就不是一件先天就会的事情。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成了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于是——
语文学界几乎形成了一个无可争议的共识:阅读教学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阅读是中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量需达145万字,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怎样去实现“六年”和“145”万的对策?怎样去完成“九年”与“400万”的一致?怎样高品质的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无法绕开的一个“坎”。
罗灿工作室的《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及论文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更大可能性,也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路径。基于此,顿觉课题组的选题可谓十分精准,十分有意义。他们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是,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更何况“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其阶梯作用正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希望后续的课题研究能够有一部分聚焦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上。
从来就坚信:不管将来从事什么,与阅读相伴,与书籍为伍,会终身受益;
从来就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由此希望:广大语文教育同仁,和罗灿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携手并进,翱翔在阅读教学的那片广阔而深邃的蓝天之上,去追寻,去探究……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