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并施——我所追求的教学风格 深圳实验学校 陈树蕾
(2013-03-19 18:56:44)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入职时间不长,教学中我一直是一个“上下求索”的学生,探索着适合自己的道路。所以远远谈不上教学风格的形成,还只是在追求当中。在课堂上,我觉得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教师教得有效,而且需要学生学得有效,师生要有效沟通,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合作探究,质疑解惑,这样才能使课堂活动进行得有效。但是,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尊严,即便讲授的知识再新颖,课上得再精彩,也不会进入学生的心灵,学生更不会主动配合,在学生的心中只会留下对这个教师的不屑和鄙视。这样一来,不要说教学的有效性,就连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恐怕也不能正常进行了。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严的形象,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恩威并施,这是语文课堂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恩威并施,也就是我所追求的教学风格。
要理解恩威并施,首先要明白教师尊严的含义。康德说过,“一个有价值的东西能被其他东西代替,这是等价;与此相反,超越一切价值之上,没有等价物可代替,才是尊严。” [1] 尊严是人类特有的,超越所有价值之上,无可替代。人人都有尊严,教师更不例外。教师尊严主要是指“教师作为‘个体我’在和他人建立的社会关系中获得价值承认和尊重,并由此形成在人们心目中那种令人敬仰、尊敬的地位或身份,也可称之为教师的社会尊严。” [2] 所以,教师尊严首先要获得价值承认和尊重,这种尊重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同事等等。但是,教师尊严在当下社会却遭到来自不同人群的挑战,请看以下几个案例:
案例一:教师向学生下跪道歉
湖南省娄底市一中,高二263班,上英语课时,一名姓白的同学与别的同学下五子棋,正在讲课的谭老师发现后,走下讲台进行制止,但是没有成功,学生和老师却发生了冲突。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白姓同学竟抢过谭老师的教鞭,跟谭老师动起手来。课后,该班班主任通知了白同学的家长并叫他去教室当中道歉,白同学却毫无诚意地说了几句,算是道歉了。然后,班主任希望谭老师能说几句,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谭老师突然当众向同学们下跪在地。
案例二:教师被学生辱骂后猝死
何小容是重庆市涪陵区职教中心的语文教师,在上课时为了制止几名男生打牌而遭到一名男生大肆辱骂。何老师非常气愤,在上完两节课后,疑似突发心肌梗塞在学校猝死。
以上两个案例,当众向学生下跪,被学生辱骂,教师毫无尊严可言。分析原因,可以说是学生素质太低,不懂得尊重教师的工作,更不懂得尊重教师的人格。但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教师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没有成功地树立自己的尊严,导致课堂上学生不能够专心听讲,开小差,做小动作,在教师管教的时候,学生对于教师的不信服导致其顶撞教师,使教师下不来台。教师尊严受辱,责任主要在自己。如何树立教师尊严,我想谈一下我的感受。
第一,教师对待学生需要恩威并施,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要达到仁慈和严厉两者相统一。
对于学生既要仁慈关爱又要严厉威信,二者皆有度,过了度,就容易出麻烦。对学生太过仁慈或关爱太多,容易引起学生间的猜忌或者非学习性的亲师竞争;对学生太过严厉,又可能导致师生关系僵化,也会引起学生不尊重教师的现象。
先谈谈教师对学生的仁慈关爱。教师的爱心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教师对学生是真心爱护,关心体贴,学生肯定是会体会到,那么,无论是必要的斥责或是严肃的批语,学生都会乐意接受,正所谓师生之间推心置腹,以心换心。教师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也会更喜欢上这个教师的课。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当,同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是反抗。基本有这么几类:一类是家长式的关爱。教师把学生完全视为自己的子女,对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学生学习稍有懈怠马上就严加管教。然而这种关爱只是建立在教师虚荣和利己的基础之上,教师将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给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更照顾不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种关爱很难被学生接受,对学生不能像家长般的仁慈。一类是外冷内热式的关爱。有的教师虽爱学生却会表现得面无表情,以期能够达到震住学生而便于管理的目的,因此装得外冷内热,外貌似冰而内心如火,虽处处为学生着想,但学生却因其“冷淡”而不敢接近,更不敢主动与老师交流,师生感情难以沟通,导致学生教师的关系越来越远。还有一类是世俗功利式的关爱。教师对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态度说明了一切问题。由于学校要经常考评,教师的业绩与学生的成绩直接挂钩,于是对于优等生,教师的关爱常常是溢于言表,赞不绝口;而对于后进生,教师却经常忽视,漠视不管。教师喜欢好学生是人之常情,但切记一定要做到教育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厌恶后进生,应该掌握“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用平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
再说说教师对学生的严厉威信。教师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做好教学工作,树立起自己的威严,对学生严厉要求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然而对学生严厉,不等于死板、苛刻,严厉更不等于体罚或变相体罚。这种严厉往往会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上进心受损,心灵受到创伤,心理受到压抑,长此以往会逐渐滋生对教师的逆反心理,可以说这种严厉是不利于学生心理和个性发展的。教师对学生真正的严厉应该是这样的:
1、严厉却有理。当教学活动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及违纪学生的情况,分析厉害关系设计出不同的教育方案,选择最适合的措施来处理,让学生不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明白教师是以理服人,有理教导。
2、严厉却有格。仁慈和严厉是相互依存的,两者须有度方能相互制约。这里的“格”就是指度或者是分寸。对学生严厉是教师的本职,但一定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严厉也要有分寸。当然,这个分寸不好明确,要根据具体师生的情况具体衡量。
3、严厉却有情。教师管理教学活动,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以训斥更不能以打骂的方式解决问题。人性本善,大多数学生还是可以说教的。对于一些问题,教师如能以良好的心态,宽广的心胸来处理,变一味责骂为循循善诱,变拳脚相加为轻轻抚摸,变无理训斥为平和商量,以自己的真情换取学生的真心,相信教育效果会更好。
教学水平不高的教师是不会有人信服的。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想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语文专业知识,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语文教师首先要熟知语文的学科知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还要及时了解语文世界里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掌握一些背景性知识,将学生所需求的众多内容做到融会贯通,改变语文教学单一呆板的授课模式。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学科研究能力,不仅做一个知识的中转者、引导者,更要做一个知识的研究者、探索者。这需要教师能够凭借科学不断接触最新的教学素材,不断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个人素养和个人魅力也在日渐改善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升华,自然会得到学生的青睐和信服,教师尊严不树而威。
其次,心理素质必须过硬,在教学中贯穿创新精神。中学语文教师要承担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有来自中考或高考升学的压力,有来自学生家长的压力,还有来自学校评优的压力,因此,抗压能力必须过硬。另外,中学的学生的心理世界更加丰富,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强调人文性的熏陶,就是心灵面对心灵的对话,教师需要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方可做到师生拥有共同语言。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才能既顶住压力教好语文,又研究学生做好交流。除了心理过硬,中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多下功夫培养创新能力。新一轮的课改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础,在教学方式上有着全方位的变化。这表明中学语文教师要多多研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勇于创新。而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能否主动创新以及教学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领域是否发生了真正的变革。心理素质硬,教学求创新的教师,学生定会倍加尊敬。
最后,抓住机会进修充电,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科技。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再学习”的理念已经在当今社会深入人心,作为语文教师就更不能例外了。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该主动抓住进修充电的机会,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素质,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活动。此外,当前是个高科技的时代,为了更形象地展现教学材料,更直观地表达教学思想,用时省,效率高,中学语文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熟练计算机的使用,熟练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将其运用于语文课堂,使朗读变得更生动,使图片变得更多彩,使情境变得更逼真……总之,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会使语文课进行得更有效。
高素质的语文教师不仅为学生教授知识,而且还维护了教师的尊严,得到了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因此,我不应满足于现状,需不断追求更高远的目标,为了使语文教学更有效而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