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之:查理大桥,二看布拉格”22

标签:
旅游生活文化 |
分类: 游记,东欧三国 |

终于,
我来到了期待中的布拉格,
看到了想象中的布拉格全景,
还有那条老街,那座查理大桥和那座宏伟的教堂
那天的天气很好,
阳光下的布拉格是辉煌,是灿烂的,
伴随着密密麻麻的游客,和时不时的“哇”声,
和咔嚓咔嚓的快门声,
布拉格,是快乐的,是永远不会寂寞的。
而那些经典,
或许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一样的,
尤其是在团队游客人的眼里。
这里看到的布拉格全景,
既是布拉格的,更是全世界的。
而我开盲盒的看到的布拉格全景,
才是完全属于布拉格的。
所有的景点,所有的讲解,
所有的流程,包括逗留的时间,
都是人设的,事先安排好的 。
而游客,只是跟着流程走,
好像,你一旦使用了语音导游,
你的线路和时间也就被设定了。
该哇的时候,一定听得到“哇”声,
该拍照的时候,都会齐刷刷地聚在那里 。
因为,我们会被告之这是最佳角度,
会告诉我们需要逗留的时间。
经典太多,现在回过头去想,那么宽松的行程,
为什么经典的景点不放多些时间呢?
通常,最经典的地方,指大景点里的小景点,
也不过十五分钟半个小时,
这样刚好走完一圈,而最重要的拍照,
五到十分钟也够了 。
这个时候的团队游, 就是拍照打卡,
越经典的景点,效率越高,打卡特点越凸显。
旅行社要确保的是所有经典景点,
要都被踩到,游客该拍的照片要拍好。
最后,我们自动变得很配合,
在查理大桥上,真的就是从头走到尾,
然后在导游推荐的最佳位置,
拍照留念,好像十五分钟都嫌多了!
那些必看经典,
最后好像反而成了烂大街的,必走的场子了。
哈,我说得可能太直白了[偷笑]
就是,不看吧,好像没去过;
看了吧,那么短的时间里,
一下子那么多的信息量,
直接造成感官和心理上的饱和和疲劳。
当当地导游完成行程,和我们说再见的时候,
好像有了某种完成任务的喜悦,
非常开心,接下来又可以,
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的自由了。
讲真,
旅行社安排半天的布拉格经典游览,
虽然派了当地导游,好像很用力了,
却是最赶鸭子,最填鸭子的。
说到鸭子,不得不吐槽一下烤鸭风味餐,
吃不出风味也算了,反倒有些鸭骚 。
虽然对吃的我始终都不起劲,但能感觉到这里面的骨感了。
不过,这也正常,
什么都是有套路,有门道的。
当然,接下来半天的自由,
马上弥补了这一匆忙,
消除了一上午的脑胀。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
更满的行程在等着他们 。
但,开心就好,
每个人的想法和需求不一样 。
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权利,
去定义快乐,去告诉别人应该怎么样 。
无论如何,都是快乐的。
试问,除了团队游,
还有什么比这更高效省时的旅行方式吗?
世上哪有什么十全十美,
怎么可能什么好事都轮我们[坏笑]


游览布拉格城堡在先,却把查理大桥置顶,很显然,我爱查理大桥胜过布拉格城堡。
怎么说呢,或许城堡是一个半封闭的空间,告诉我们更多的是历史,是过去,离我们的世界比较远。尤其是那些古典的建筑初看很震撼,但由于对其历史了解甚少,难以引起共鸣反而容易形成视觉上的疲劳,而一旦离开那个半封闭,
半隔离的城堡,再次走在蓝天白云下的感觉会出奇的好。
桥,更是一个很特殊的建筑,横跨于伏尔塔瓦河的两端,连接着老城, 小城和城堡;连接着古文明和现代文明,更连接着过去和现在和将来
。走在桥上,看到桥上形形色色, 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游人, 看到艺人在现场献艺, 有音乐家在桥上表演, 看着具有宗教色彩的雕塑;
不远处是阳光下波光粼粼的伏尔塔瓦河, 周围是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式的建筑 。。
好像迎面一阵自由浪漫,复古艺术的微风,难以抵挡,让人陶醉 其中。。
离开的那一刻, 站在巨型的历经岁月洗礼的门楼处,往后,已过万水千山, 往前,更有灿烂明天
。。纵然百转千回,但欣然向着太阳,向着明天[耶]
查理桥始建1357年,是遵照国王查理四世之命而建。桥的一端耸立着查理四世的雕像,两侧是哥特式门楼。桥两侧石栏杆上有30座雕像,出自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

是一大片建筑区域,形成了集教堂、宫殿和庭院等于一身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圣维特教堂、圣乔治教堂和黄金小巷,是其中知名景点。布拉格城堡是捷克权力的中心。


圣维塔大教堂除了丰富的建筑特色外,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与辞世后长眠之所。
参观重点:彩色玻璃窗、圣约翰之墓和圣温塞斯拉斯礼拜堂。

黄金巷,是一条出售手工艺品的商业街。16世纪这里居住了很多冶金师,后来这条石砖街便被称为黄金巷。小巷不大,建筑都是小小的,色彩丰富,像童话王国里精灵的居所。
黄金巷22号,水蓝色的房子就是作家卡夫卡的居所,现今已经成为一家小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