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之:电量满格,体能满格之后“18

标签:
旅游生活文化 |
分类: 游记,东欧三国 |
仗着满格电量,规划好线路,拽紧硬币,我又气淡神清了。

虽说决定走路去纽约,但既然到了中央火车站,还是进去看看吧。
各式各样的快餐, 超市和便民铺子,枢纽站的标配。大厅挑空处,飘着五只大大的足球,很应景,有爸爸给小朋友在这里留影,
小朋友很乖。这个爸爸脾气一定超级好,也老幸福,或者说累并幸福着。

二楼,二楼有麦叔叔!看来麦叔叔真的是全世界人民的叔叔。
马上直接扑向了麦叔叔的怀抱,很久没见到亲人了,激动啊!
当然记得自己对星巴克的吐槽,但知道全球连锁的好处,不从管理,成本控制上说,统一不变的模式,会让人有种“家”的感觉,尤其在异国他乡
。。
记得当年在泰山看完日出, 下山后也是直直地奔着麦叔叔去了,因为亲切,因为放松,因为能闭眼点 。。。
虽然,全球连锁容易让人审美疲劳,但,能成为全球连锁,非商业巨头莫属。亲测了一下,奥地利的麦叔叔和中国的一样,麦叔叔眼里没有性别,没有肤色,没有国籍。这,也是爱麦叔叔的一个理由吧。
好了,电源满格,我也满格了,没有理由再停留。

一脚回到市中心,又站在了国家歌剧院前,有人在兜售演出票。
知道,金色大厅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以演出交响乐,举办新年音乐会在国内出名而广受欢迎。它只是维也纳众多高水准音乐厅中的一个。
知道,国家歌剧院被誉为“世界歌剧中心”,是奥地利珍贵的文物古迹,是政府的音乐部。国家歌剧院以歌剧表演为主,节目经过严格筛选,每年演出300多场,每晚节目必换,没有重复。
听一场音乐会一般需要两小时;而看一场歌剧,一般需要四小时。显然,以我的时间是不可能感受一场歌剧的。但,在国家歌剧院门口走走看看,还是可以有的。
售票的热情显然很高涨, 拿着宣传单反复给我洗脑
“国家歌剧院当然是最好的,但一场四个多小时下来,我保证你会觉得要去世的”
哈[偷笑]
“看看,这个场次,集歌剧,交响乐和其它音乐表演为一体”
“一场只要两小时,晚上七点半开始“
“对了今天周日,国家歌剧院闭馆,没有演出。看歌剧,明天”
很诚实,也有专业度。感谢,拿了张演出介绍,离开

顺着goole走,各种遇见如期而至。
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的中央,有”维也纳心脏”之称。斯蒂芬大教堂塔高136.7m,其高度仅次于科隆教堂和乌尔姆教堂,居世界第三。教堂巨大的钟被昵称为普默林,新年时,奥地利广播与电视上都能听到普默林的钟声




时不时有马车在教堂门口经过,复古的风格,伴着有节奏的“踢踏,踢踏”的马蹄声
。。教堂铺反的屋顶,引人注目的由黄、绿、黑三种颜色组成的臂章图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让人驻足凝望。
又是时光倒流一刻,仿佛在某个片场或十七,十八时期的欧洲。。

如果没有拜访过欧洲丈母娘,就不能算到过维也纳!
欧洲丈母娘 - 玛丽亚·特蕾莎
奥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后,帝国的实际控制人。
她的前半生,不是在生孩子,就是在怀孕。一个生了16个孩子,10个女儿中9个都嫁给了欧洲大国皇室或当权者,故被戏称为“欧洲的丈母娘”;她建筑了欧洲第二大的宫殿
- 美泉宫。这,也是后来茜茜公主夫妇长期居住的所在。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特蕾莎帮助丈夫登上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位子,自己以皇后自居。由于斯蒂芬对权力无感,神圣罗马帝国的大权实际上由特蕾莎掌握。
特蕾莎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生子,使得她在奥地利树立了“慈母”的形象。以前家族的掌门人,都着力营造逝去先祖们的光辉伟岸形象。到了特蕾莎这里,转向力彰显多子女的母亲、骄傲的父亲,以及他们共同的孩子。
特蕾莎并没有像自己的父亲那样,让女儿们为自己的婚姻做主。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宁要平庸的和平,不要辉煌的战争”,因此,为了家族和国家,她牺牲掉了孩子们的幸福[机智]
她要求所有孩子,尤其是女儿们都必须学会一项实用技能,她的几个女儿都成了成功的艺术家。但是她们做这些只是出于母亲的意志。因为,母亲将会利用她们跟欧洲的各国的皇室建立姻亲关系。
特蕾莎的掌权时期算得上是奥地利的顶峰期。通过不断地政治联姻,扩大并巩固了对帝国的疆土控制。特蕾莎不仅推崇改革而且也重商,那时候的她就有了科技发展以及义务教育、音乐以及文化的意识。从而,也使得维也纳成为了世界文化都城。在她的带领下,奥地利慢慢从封建社会步入现代社会
帮夫,旺夫,兴国安邦;
多子一定多福,十六个孩子,怎么做到哒[偷笑]
(那天,步数上了榜首[加油])
后一篇:“又到中秋月圆时“上-父亲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