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斯塔特之-我在新教大教堂做了半个多小时空气”14
标签:
旅游生活文化 |
分类: 游记,东欧三国 |

新教大教堂,小镇地标一样的存在。古老祥和的小镇,隐隐约约有教堂悦耳的钟声传来,更显安宁。。
直直的,高耸入云的哥德式塔尖,在绿树鲜花,在风格各异的房子,在湖光山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色神圣,好像是小镇的卫士,保护着这一方水土里的一草一木,人人事事
和一些著名景区教堂的宏伟,
甚至华丽不同,新教教堂显得简单而古朴。。小镇中心不远,走近才发现我已经站在了在它的面前,且,不同于有些景区教堂不对外,它开着。。

轻轻推门进去,大门关闭的那刻,感觉瞬间离开了外面世界的纷扰,进入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没有人注意我,我更是自然而然地调整了状态,目不斜视,恭敬谦卑。在这里,安静得仿佛头发丝落地也会发出声响[惊讶]
教堂的布局基本一样,有,有,有。。教堂的窗户不太大,但同样的五彩玻璃;太阳照到玻璃上,在屋里投下暖暖,五彩的光芒,是霞光,更是圣光
目光,最终落到了蜡烛上 。。那一排排蜡烛里,有新的,有点着的,有息了的。。
基督教中,蜡烛被视为光明的象征,代表寻求上帝的指引和保护。点蜡烛不仅是一种祈祷和祝福的形式,而且象征着祈祷和愿望被送到上帝的面前。这种行为强调了基督教徒对上帝的敬畏和对神圣的追求,以及自己作为世界的光的责任和使命。基督教点蜡烛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宗教传统,它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想起了那位。。走到烛台前,拿起一只蜡烛,轻轻点燃,然后低头默念。。我也像现在那里,默默地看着,一动不动。。那时的我觉得那位是在为天堂里的亲人,点上一支蜡烛
。。现在的那位,还和过去一样吗?
微微转头,不知什么时候后面坐了一位妇人;回过头来,刚刚前面的一位已经离开。。总是,有人悄无声息的进来,又有人无声无息地离开。。将喜怒哀乐向上帝诉说,祈求得到上帝的安慰和宽恕,来获得心里的宁静与和平。。上帝,与他们同在
远远地看到有一位穿黑衣,坐在轮椅上的妇人,虽然年事已高,但浑身散发着某种力量,精气神非凡 。我们,默默对视了几秒
。突然,我在她身上看到了麦格教授的影子, 那位智慧卓越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副校长
然后,不知什么时候传来了人声,进来了蛮多人。看他们的衣着和神情,应该是本地的,有几个穿着黑色衣服。。马上,听到老妇人发话了,接着有两三个穿着黑色裙装的老妇人上前和她说话
。她们说的是当地语言,我听不懂,但从神情中感觉到他们好像刚刚完成了一个活动。
三位老妇,即便老了,还是优雅,那种从容坦然的优雅

人们轻轻地又叽里呱啦地说着事情, 乡里乡亲的,亲密无间的感觉
。。宁静一刻,虽然室内有点嘈嘈了,但内心始终是宁静的。。我这个外乡人,与他们好像是空气一般地存在[得意]
教堂,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还起到提供社会服务和传承文化的作用。教堂会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区域的中心,好像那天。
接着,突然就听到很有些刺耳的美式英语。。美国人和欧洲的差异,真的还是蛮大的,美国人很有些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到处都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捂脸]
不过,后来我也受益于他了[偷笑]在他结束和同伴的讲话之前,告诉他们如果想上一个免费的又比较奢华干净的洗手间,出门左拐,湖边有个酒店。如果人们的衣着得体,直接去那里就好,工作人员很友好,一般不会过问。。结束的时候,还特别加了一句“当然,你们都穿着黑色服装,很正式很得体”
哈[偷笑]
看来,欧洲洗手间付费,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是个事情,不是单纯钱的事情,但,是个事情[偷笑]

非常特别又奢侈的半个多小时,要知道别人可都在湖光山色间流连忘返,而我却在教堂做了半个多小时的空气
。。。[得意][偷笑]
后一篇:“百威小镇之:清晨的咖啡“1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