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叫它“未来之石”吗?

标签:
文化生活情感杂谈 |
分类: 生活与人文 |

观展,展品其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除了展品,还有它的布局,展区的风格。。
期间的灯光,每个物件,每个摆设,都有布展人的匠心,或者,这也可以说是布展人设的局。
每一个布展人,都是设局高手。不同时间,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会有不同的遇见和不一样的心灵触碰。。而布展人似乎就在一旁,等待心灵触碰后屏发的不一样的火花

看完画,缓缓地再次回到大堂。。。
此刻,室外的阳光斜斜地洒进室内,和室内的灯光一起,投射到那两块石头形状的金属上。。进来的时候,只冲着那些画,并没有注意到它们。
顿时,原来本色的金属,更加熠熠生辉,散发出别样的光芒,更奇特的是,随着角度,光的强度不同,变幻着神奇的色彩。。我,被迷住了
。。
如果那时有合适的人,我会请他/她把我也拍入其中,这个有我在其中的神奇瞬间,又将是一个不同的组合,无限组合 。。
这,也算是空间艺术吧,虽然比较简单,但已经达到了某种效果。。

这两块石头,让我想起了第一次接触这类艺术,想起了和我一起观展的好友 。。
空间艺术,
首先,会惊叹其空间之大和其布局。
其次,是既抽象又现实的展品;
接着,身处其中,不知不觉,不可抗拒地被带入;
然后,情不自禁地想象,想象,再想象 。。
最后,根据自己的想象,人设不同的场景,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瞬间 。。观众和展自然而然融合在一起,达到互动高潮。
观展时没顾得上细看照片,出了展,再看照片,我们一个个似乎都变成了艺术家 。。。太神奇了 。。。
没有细究艺术家的匠心,是希望观众注意力集中在展品,还是希望观众由观展,展开无限想象,最后将自己融入其中?艺术家是否预计到观众的互动会如此高涨,甚至在观展之后,好像我,过去了那么多年,仍然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或许第一场空间展太出色,或许第一场展的印象太深刻,以至于后来虽然也观看过其它的空间艺术展,总是没有超越第一次的那个
。。

刚从一幅幅画中出来,还在回味,在回望宽敞明亮的展区和看展的人们,一看到这两块神奇的金属石,突然间好像觉得过去,现在,未来,都被神奇的联结在了一起。。
如果那时有合适的人,我会请他/她把我也拍入其中,这个有我在其中的神奇瞬间,又会很不一样。。可惜没有,如果拍下了那个瞬间,我一定会将照片发给好友
。。
也或许,每件事都有它的节点和这个节点上的人,一旦这个节点过了,一切也都不复存在了 。。这就是所谓的“不可复制”理论吗
。
说到“不可复制理论”,我还真努力复制过某些瞬间。不过,那只因为整个事件中只有我,且间隔的时间不长。复制,是因为手机丢了
。我是真的穿了同样的衣服,到同样的地方,拍了同样的照片
。很有空吗?当然不是。是对失去的所做的一点挽回吧,那些我认为重要,觉得值得的。间隔时间不长,但还是不一样了,虽然这些不一样只有我知道
。
那么,好友一切都好吗? 是的,一切都好。开始, 我们说很久没见了;然后说两年多没见了,然后说三四年没见了,再然后说
。。现在,我们不再说见不见的事情了,能有联系足矣。。
暗暗算一算,十年已经不远。那么,真不需要说见不见了,就怕见了也不敢认了
。所以,还在纠结见与不见的朋友们,快快约起来,快快见起来,没有什么比在一起更重要了
。在一起了,浅浅一笑,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我们还是我们,什么都烟消云散,什么又都回来了 。。。

那么,这两块能让我将过去,现在,将来联系在一起的石头,可以叫它“未来之石吗?
为什么是未来之石?未来,说到未来,总是明亮,充满活力,挑战和希望的。。
过去的2023,因为一部贯穿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科幻巨著,让我难以忘怀。它让我沉浸思考,刷新了我的很多认知,还解答了一度非常困扰我的问题。。看科幻,重新迷上科幻,好像对现实更坦然,对未来不惧未,更好奇了。。脑洞大开的感觉,久违了;好像被激活,太兴奋了。
在此,要特别感谢我的一位小朋友Leo和一位好友 。

这一刻,安静,神奇,又有点炫。。。这,可能就是艺术和艺术的神奇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