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粥知多少”

标签:
美食生活杂谈 |
分类: 美食与生活 |
终于秋天,从节气到温度。。
盛夏盼秋,可秋意渐浓的时候,又想起了夏天;夏天,在苏州的那几日。
在苏州,不知怎么几乎每天都要喝一口糖粥, 且,都在晚上 。。。

那天到平江路时已是傍晚时分,在苏州就没有感到过饿,可不吃又不甘心。最后,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看到拙林里糖粥的灯光时,
不假思索径直推门进去。
临河的铺子,店铺不大,但布置得干净整洁又温馨,
有种特别的feel;吃什么一目了然,都写在挂在墙上的黑板上;娟秀的字迹,看着很舒服。
来苏州几天了,知道苏州的甜食大概有哪些
。糖粥,看来铺子起名“糖粥”是有道理的,在众多的苏州甜食中,最爱糖粥[色]
铺子生意不错,客人不多亦不少,客流不断 。环顾四周,大部分客人都点糖粥或红豆沙小圆子再加一份鸡爪
。鸡爪在苏州的甜品铺子里常见,是平衡咸甜口感的吧。鸡头米点的人似乎并不太多,估计个人喜好不同 。
苏州的糖粥,其实就是白粥+红豆或红豆沙+糖+桂花。白的白,红的红,就这么简简单单,清清爽爽的一碗粥,却看出了红霞映雪,姑苏就是姑苏

粥, 熬得很粘稠,白得发亮,闻得到米香, 吃口软糯绵甜;
红豆炖得非常的酥烂,闻得到豆香。豆沙,细腻丝滑,会有少量颗粒,丰富了口感。点睛的是桂花糖浆,就这么小小的一勺,味觉和视觉就不一样了,
粥好像提了一个档次,嘿嘿[得意]
先吃口白粥,再尝尝豆沙,然后将少量的白粥和豆沙混合,一勺入口,凉凉的,从口中到心里 。。
顿时,原本小小的燥热没有了,心境安然;从眼, 到口,到心, 就专注在这一口粥上。
吃完走出铺子,迎面吹来一阵河风,很舒服。白天的热度已经完全散去,毕竟立秋已过。
不经意地回望,骤然发现很多客人坐在河边,迎着河风,依着小桌,喝着糖粥,吃着鸡爪,
看着往来的穿着汉朝的女子,欣赏着平江路的夜景。。原来风景这边独好,生意河边更好[呲牙]
美哉,平江路,嗲哉,糖粥

喝粥的时候一直在想:糖粥吃到后来白粥和红豆沙不可避免地会混合在一起,最后成了红枣赤豆粥。那苏式糖粥,为什么要做成一半糖粥一半红豆沙,要将两种食材分开呢[疑问]
说过了我比较容易轴,这个问题想了蛮久,最后有了答案。
相传民清时期一小贩一边挑着担子一边敲着梆子,走街串巷卖红豆粥,当家有小孩的人家听到敲梆子的声音就知道卖红豆粥的来了。三个铜板可要一碗糖粥,或者是焐酥豆;还可以二者兼有,叫来碗“鸳鸯”,就是半碗糖粥上加一瓢焐酥豆。糖粥甜而不粘,稀而不薄,很是爽口;而焐酥豆并不是粒粒的赤豆,而是乌黑油亮起沙的豆沙厚浆,非但甜,且有豆沙的口味,非常特别[色]
我们现在吃到的苏式糖粥其实就是“鸳鸯”,即半碗糖粥上加一勺红豆沙 。。
想象着旧时贩粥的情景,耳边仿佛听到了酥软吴语的叫卖声和孩童们的嬉笑打闹 。。。
美哉,姑苏;嗲哉,鸳鸯

除了糖粥,在苏州红豆沙圆子,芋头鸡头米,糖芋头,酒酿圆子,还有苏式绿豆汤也都很不错。或许,苏式糖粥最易消化, 不顶饱,
所以对我来说唯糖粥最舒服养胃, 最爱[呲牙]
回家后,想着糖粥其实做起来很简单,不就是熬粥,熬红豆沙,放糖后一半粥,一半红豆沙,再淋上桂花糖浆调色调味就成了吗?我虽不能干,但喜欢的糖水,对着配方菜谱,还真做的不错的[666]
需要提一下的是,熬粥可以用糯米,也可以用大米,但米的品质要好,我是用大米的。然后,红豆是新买的,易酥易烂,且有豆子特有的香味!桂花糖浆,有现成的买。
于是,动手做了;
于是,毫无悬念的大告成功;
于是,非但自己吃了,还给父母也做了,他们喜欢,非常喜欢;
于是,我开心了,非常开心[耶]
看着父母专心品尝的样子,听到父母喝粥时发出轻轻地呼哧声 。。。
美哉,我家;嗲哉,糖粥!

前一篇:“殿堂之声-让我汗毛从头竖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