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易少彬的博客
易少彬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6
  • 关注人气: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说《桃夭》中的美

(2011-11-02 21:14:40)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学星空
   http://s1/middle/4e6af0begb08ea9dab050&690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鲜艳的桃花盛开,树枝柔嫩随风摇曳。

    《桃夭》这首诗表现了新婚时对新娘的美好祝福,还有热闹愉悦的气氛和喜悦的心情。欢乐,在整首诗中徘徊。姑娘的容貌十分美丽,艳如桃花。她的味道与桃花香一起在空气中流动,她是这里最耀眼的,不管是人还是桃花都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乡亲父老们都过来祝贺,希望他们幸福快乐。姑娘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欢乐,幸福已挤满了她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姑娘很美,她的外貌美如桃花,许多人都被她所吸引。除此之外,她还有内在美。

    我们可以从诗经中读出:“有蕡其实”,这是描写果实的饱满,晶莹透亮。这和“其叶蓁蓁”一样都是喻指家庭的幸福美满。因为她“宜其室家”,她是贤妻良母,她嫁出去之后,把家里的事务都打理得很好,她很勤劳善良,所以说,这个美丽的女子内心也是美的。她还很孝顺呢。能使大家和乐平安,是个能干的姑娘啊!“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慢慢体会,发现一种欢乐、幸福的气味洋溢在这字里行间。她,拥有动人的外貌,还拥有能使家庭和乐的品质啊!娶她的人真是太幸福了。

    春天,桃花盛开,它们见证了爱情,感受了欢乐,品味着幸福。在中国,桃花一直以来都离不开爱情这两个字,人们不是常说桃花运吗?就是因为桃花能把爱情的机遇带给人。或许这桃花离不开爱情的缘由可能就是从把桃花喻成美丽的姑娘开始的吧。爱情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从文章的句子中,知道姑娘的外在美,也知道她拥有内在美。原来,以前的人就已经开始注重内心的善良了。

    上网了解了一下,上面说: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有人为这事争论起来了,有人主张美的独立性,认为美是单一的存在,可有人用善美的一致性去否认没的独立性。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美,其实善也是一种美,这种美不仅仅是“目观”的美,还要用心灵才能感受到的美,而且“善”和“美”的上半部分都长得一样,所以肯定有关联的。孔子也持有这样的一种美学观念。他高度评价过《关雎》之美,是因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合于善的要求。在他的思想观念中,善与美,善是主导方面;选择住处时,孔子说:“里仁为美。”住的地方,有仁德才是美的地方。可见,孔子的美都是以善为前提的。所以《桃夭》中,能使家庭和睦的这种品性才算真的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在写美的同时,还提到“宜其室家”。婚姻和家庭的结合,或许婚姻和家庭在古时候有很重要的联系。

    婚姻很重要,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有了婚姻才会有美好的家庭。当时的人们似乎很重视婚姻家庭,虽然我们现在没怎么变但目的不同吧。古时候人们结婚,就是想用一个美满的家庭来争取幸福,还有可能就是为了使国家强大。在现代,人们结婚就是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活得更自由了,可是有一些家庭并不像以前的家一样那么朴实了。

    不管何时,时间跨越千年,美在时间的缝隙中流动,永不消逝;婚姻和家庭,在美的牵连下,这些更古不变的世间万物,将会永远流传,得到永恒。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首诗穿越千年,也依旧能使人读到那欢乐甜蜜的味道,不经意间被那魅力所吸引。这大概就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幸福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