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待人,学会尊重》教学设计及反思

标签:
365 |
分类: 2017小课题过程性资料 |
《以礼待人,学会尊重》教学设计
代王初级中学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认识到尊敬师长和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
2、生活中待人接物有礼貌。
3、把认识写进我们的习作。
情感态度:
1、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2、以礼待人,学会尊重,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羞耻。
二、学习重点
能够在日常行为中做到以礼待人,学会尊重别人。
三、学习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本节班会课的学习交流,使学生懂得礼貌待人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四、学习过程
(一)活动开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做人的美德,更是一个现代文明人必备的素养。
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主动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懂尊重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把文明之美到处传播!
(二)诗朗诵《文明礼仪伴我行》
(三)体验游戏“照镜子”
首先,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照镜子”。
从刚刚那个小游戏中,同学们有何感悟呢?
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冲你大喊大叫。正如一句话所说:“若要人敬已,先要己敬人!”
(四)开放式对话
1.下面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现,请大家来评一评,对还是错,为什么。
(1)赵明明听说张林有一本漫画书,于是中午便私自到他的课桌里翻出来看。
(2)上自习课时,刘红做完作业,就大声地说话。
(3)小东很调皮,他总爱给同学起外号。
2.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不受尊重的行为?
同学们说得很好。
当你跋涉在崎岖的山路,朋友鼓励的目光推动着你,那是礼貌,也是尊重;
当你遭遇到人生的挫折,老师温暖的双手紧握着你,那是礼貌,也是尊重;
当你拾起马路上的垃圾,路人赞许的微笑感染着你,那是礼貌,也是尊重;
当你懊悔曾经的过失,父母的宽厚与理解包容着你,那是礼貌,也是尊重!
(五)分享故事《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礼貌是谦虚恭敬的态度和言行,更是是尊重他人的美德。
是啊,尊重在生活的点滴中。
以礼待人,尊重别人是一缕春风,驱除寒冬,带来花草的芬芳;
以礼待人,尊重别人是一把火炬,照亮黑夜,给人前进的勇气,在心灵与心灵之间传递着信任与爱;
以礼待人,尊重别人是一把金钥匙,能打开所有上锁的灵魂,并驱使着自己为集体争光添彩。
结束语
一个友好的眼神,一个舒心的微笑,一个得体的举止,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什么,你尊重了他人,也获得了他人对你的尊重,我们共同收获了美的享受。
五、课堂总结:
最后,谨以此语与大家共勉:文明礼仪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以礼待人,学会尊重,它会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发芽、开花、结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请同学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以礼待人,学会尊重,让文明之花播撒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的每一处。
六、板书设计:
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做文明有礼的人,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七、布置作业:写一篇《以礼待人,学会尊重》的习作
教学反思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以“礼义之邦”闻名于世。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明确提出:“不多礼,天以。”认为人若不知礼,连 身于世都困难,更不必说其他。礼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主要体现在待人接物的言谈举止,言谈文雅有度,举止大方得体,这就是知礼守礼,我们通常称之为“有礼貌”。小学生守则第八条明文规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所以作为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从小知礼、懂礼、行礼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