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鼓文

(2019-02-14 09:39:28)
标签:

石鼓文

杂谈

       最近上海图书馆在展《石鼓文》的善本遗存,以前只对其略知一二,尚未深究,正好案前有本《国学教程》,里面有介绍石鼓,再结合展览的拓片及图文写博摘录聊以自藉。
       有实物最早传世的石刻是《石鼓文》,在十个鼓形石上,各刻四言诗一首,主要是歌咏王孙贵胄的游猎活动。石,圆者为竭,因而《石鼓文》又称为《猎竭文》。
      《石鼓文》唐初在天兴县(今陕西省凤翔县)南面被发现。唐代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于关内道凤翔府县条云:“《石鼓文》在县南二十里许,石形如鼓,其数有十,盖纪周宣王畋猎之事,其文即史籀之迹也,贞观中,吏部侍郎苏勋纪其事,云:'虞、褚、欧阳,共称古妙。虽岁久讹缺,遗迹尚有可观,而历代纪地理志者不存记录,尤可叹息。’”
这段记录告诉我们:
1、《石鼓文》的发现地;
2、鼓形的石头;
3、数量是十个;
4、文体为籀文即大篆;
5、唐人认为是周宣王之物;
6、虞世南(558~638年)、褚遂良(596~658年)、欧阳询(557~641年)皆赞誉石鼓,由此推断石鼓被发现时间必定是638年(贞观十二年)以前;
7、石鼓被发现之前未见文献记载。
       关于《石鼓文》的年代意见纷纭,唐人认为是西周作品,宋人提出是秦国之物。近代学者认为是先秦时期,但仍有襄公、文公、穆公、献公诸说。石鼓上的四言诗遣词用韵与《诗经》大致吻合。另外《石鼓文》的书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历代学者对其书法评价甚高。原石现存北京故宫,十石上的文字很多已经剥落,其中有一石文字荡然无存。北宋时欧研修所见“其文可见者四百六十五,磨灭不可识者过半”(欧阳修撰《集古録》)。
       近代学者研究《石鼓文》著书有:罗振玉撰《石鼓文考释》、马横撰《石鼓为秦刻石考》、王国维撰《与马叔平论石鼓书》、张政烺撰《猎竭考释初稿》、罗君惕撰《秦刻十竭时代考》、杨寿祺撰《石鼓时代研究》、郭沫洛撰《石鼓文研究》、唐蘭撰《石鼓文年代考》、震钧撰《石鼓文集注》、邓散木撰《石鼓斠释》等。
       其中郭沫洛的研究影响比较大,他的《石鼓文研究》称:今存字数,合重文、合文计之,仅存三百廿一字。而本次上图展的前言中说今仅存二百七十二字,之间差49个字,是近代保护不力还是其他错误不得而知。
石鼓文
       宁坡天一阁藏的宋拓《石鼓文》名操一时,可惜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兵燹,其间无暇探究哪里还有高古版本的拓本了,上图展只提到安思远藏有宋元时期的拓本,到底是宋还是元拓本?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借展到原件,只露了冰山一角的图片。
          真巧这次在东京的颜真卿展中有一写着《中权本》的石鼓文拓本,很是应景,据说是北宋拓, 日本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查了一下,现存北宋拓的石鼓文仅存三本,皆在日本三井,另二本是《先锋本》和《后劲本》。《中权本》存字最多的了,四百九十七字,另二本分别是四百八十和四百九十一字。这三本都曾在2006年上博展出过,但上图展只字未提这北宋三拓本的事,感觉有点蹊跷。
       上图展的拓片主要从明代中前期始至民国,明中的“黄帛本”(本次展出项源藏本、王楠藏本和戚叔玉藏本。仅存五件中项源藏本最早);明末的“銮车鼓石花未连本”(展出有张廷济藏本、周大烈藏本);清初的“氐鲜五字本”(展出有徐渭仁藏本、姚广平藏本、何瑗玉藏本、顾大昌藏本)。乾隆中期以后氐鲜五字已损,皆称“氐鲜五字已损本”,并以第四鼓“允”字的损坏程度定前后,分“嘉庆道光拓本”、“咸丰同治拓本”、“光绪初年拓本”、“光绪后期拓本”等。
       乾隆五十五年,乾隆曾根据原来诗意重编鼓文十章,把文字篆刻于新鼓鼓面。嘉庆、光绪年间都有重订石鼓,主要都以宁波天一阁宋拓“石鼓文”为蓝本。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项源藏本二鼓:
石鼓文

石鼓文
王楠二鼓:
石鼓文
王楠十鼓:
石鼓文

石鼓文
戚叔玉二鼓:
石鼓文
戚叔玉十鼓: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张廷济之二鼓:
石鼓文
张廷济四鼓:
石鼓文
张廷济十鼓:
石鼓文


石鼓文
周大烈二鼓:
石鼓文
周大烈四鼓: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徐渭仁藏本二鼓:
石鼓文
徐渭仁四鼓:
石鼓文
石鼓文
姚广平藏本二鼓:
石鼓文
姚广平四鼓:
石鼓文
姚广平十鼓:
石鼓文

石鼓文
何瑗玉藏本二鼓:
石鼓文
何瑗玉藏本四鼓:
石鼓文
何瑗玉藏本十鼓:
石鼓文

石鼓文
顾大昌藏本二鼓:
石鼓文
顾大昌藏本四鼓:
石鼓文
顾大昌藏本十鼓: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陆佐延拔本二鼓:
石鼓文
陆佐延拔本四鼓: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汪鸣銮监拓本二鼓: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盛昱属蔡赓年监拓本二鼓: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陆润庠监拓本四鼓:
石鼓文
陆润庠监拓本十鼓: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施在钰跋本二鼓:
石鼓文
施在钰跋本四鼓:
石鼓文
施在钰跋本十鼓: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开始从原石鼓的考订,到复制重刻石鼓文于鼓面,乾隆对于温古而知新的热诚,展现在不断用各种材质复制石鼓,如用青金石上复制石鼓,制作石鼓砚及金漆砚盒,尺寸大小相当于蟋蟀盆。(下面的青金石鼓和石鼓砚及漆盒拍摄于台北故宫)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关于伪本这里省略了。
下面是十个鼓的图片资料。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第六鼓曾经遗失,被民间改制成米臼。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石鼓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