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凡尔赛宫最鼎盛时期是17世纪下半叶,当时法国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国王路易十四为了通过巧妙的宣传来提高自己的威望,把宫廷作为“权势的舞台”,其中每件事都是为了突出君主服务的。
路易十四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远离在政治上易惹麻烦的首都,建造了凡尔赛宫。凡尔赛宫里有几百个房间,还有大厅和无数前厅门廊。所有的房间里,帷幕、壁毯、沙发套都每年更换两次:冬天用深红和深绿的丝绒;夏季则用绣金银丝的丝帷。
凡尔赛皇宫有两个中心:第一是玻璃大厅,墙上覆盖着17面巨镜,每面巨镜从制造到安装到装饰,都是多少巧匠几年的心血。天花板上的画都是突出路易十四的战功和法国的光荣历史。这是皇帝接待外国宾客举行宴会的地方。另一个中心是皇帝的卧室,在一个台座上安放着皇帝的大床。每天早晨,法国最显赫的贵族聚集在皇帝床前,看皇帝起床。还要挑选几个幸运的贵族,帮皇帝脱下睡衣。然后再进去上百人,从中挑选几个为皇帝穿衣服,其他人只能观看。国王的穿戴包括衬衫、马裤、袜子、鞋、短剑、披蓬、羽帽等,都依次递上。其中又分“小穿戴”、“大穿戴”。能看皇帝穿衣服时一种特殊的荣誉,为了得到这份荣誉,贵族们还要竞争。为得到给皇帝递衣服的差事,还要大笔行贿。夜间,整套仪式再以相反次序走一遍。在这两个时间的中间,皇帝的作息时间是机械式的。皇帝就像是“凡尔赛宫里的一部机器”,像戏院舞台的机械装置一样产生所要的效果。
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有上百人伺候,无论宫廷贵族、傲慢的外国使节、卑躬屈膝的仆役,都从中看到皇帝的绝对权威。许多作曲家、作家、画家把皇帝歌颂成太阳,差不多是半个神。
凡尔赛的宫廷花园那种按几何线条勾画出来的建筑,连同御花园里的树木、草坪都是按直线勾划设计栽种的,它象征了一种完全被帝王控制的刻板生活。 法国这个榜样,全欧洲各国国王都群起效尤。每个皇帝都想有一座可以和凡尔赛富丽堂皇相媲美的皇宫,借以显示自己的权势。西班牙、英国、波兰等国都比照法国建造夏宫、别墅。其中用各种珍宝装饰起来,穿法国式的衣服,吃法国菜,为此雇佣法国厨师。他们甚至踮起脚,模仿法国贵族走路,模仿凡尔赛宫廷里繁琐的礼节,手半举半挥,作为表演的道具,头微微歪着,又像致敬,又不屑一顾;嘴半咧开,又像微笑,又像冷笑。总之一切都学法国的,包括春宫画和妓院,都要“法国式”。
结果是无论到德国小邦王候的宫廷,或瑞典贵族的豪华住宅,或是奥地利,法国文化的痕迹到处可见,甚至17世纪海牙的中产阶级,也受法国文化的影响。差不多半个世纪后,这股风潮漂洋过海,大清皇帝乾隆仿照凡尔赛宫建了一个圆明园。
与此相反,17世纪的欧洲同样也害怕路易十四的称霸野心。
路易十四最终卒于凡尔赛宫,5岁起执政,在位期间自1643年至1715年,执政72年,是法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君主。其穷凶极恶地奢侈浪费致使其执政晚期法国国库空虚频临破产。
路易十四使凡尔赛宫影响了整个欧洲,直至十八世纪末。
租辆自行车是个不错的选择。 短命的路易十三(与正德皇帝命运类似掉河里后一病不起)
乾隆肖像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