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孝道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对此中外学者都有论述。
英国作家亨利.查尔斯.萨一向被视为老牌帝国主义的辩护士,在政治上对中国多有不公。在写于1849年的《中国和中国人》中,他从八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人的特点。其中六项“贞洁”、“获利”、“没有公正”、“欺诈”、“福禄寿”和“缩命”都是被描写成贬义的。如“获利”条他认为“获利是中国人最大的期望,言语行为没有诚意,为了致富不择手段,对一切都用猜疑的目光去看。狡猾、嫉妒之深使人叵测”。另外两项是“能吃苦”和“孝道”。“能吃苦”褒贬各半,他认为“中国人还是能非常吃苦的”。但是,“与丢失财富相比,中国人更能忍受身体上的苦痛”。亨利唯一持肯定态度的是中国人的孝道。“先哲的言论中论孝的话比比皆是,在严格遵奉古训方面,中国是最好的国家”。
我认为亨利描述的是蒙满铁蹄入主中原后的中国,野蛮和道德沦丧从那时起就已埋下祸根,直至当今社会的登峰造极。日本人认为现今的我们的祖先不属于流着高贵血统的唐人(宋以前的统称),唐宋是他们的宗祖国,把我们称作是下贱的支那人,我们是蛮夷之邦,不知道诸位有何感想?
我们的身上流淌着蒙满人野蛮的血液,纯种的唐人去日本繁衍后代了?礼仪之都是日本?
我们贱踏了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仅有孝道能理直气壮地反驳日本人吗?
言归正传,把“孝”当作重要的文化理念而发生极大影响的,在希腊、罗马、以色列、印度等文化系统中是找不到的。中国的佛经中有关劝孝的经典,都是和尚为了适应中国社会心理要求而臆造出来的。所以孝道要算中华民族最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
“孝”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字形分析,即“老”与“子”的结合,这是孝的本义。中国最早的字典《尔雅》中说“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强调子女对父母的行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有两种,一为对活人的孝;二为对死者的孝,包括安葬、祭祀,通常称为“追孝”。
《孝经》强调“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先人强调“士有百行,孝敬为先”,在古代中华大地上孝成了“天之经、地之义、德之本、民之行”。
当今社会既然存在孝道,并且全世界都公认,所以中华民族的根还在,虽然千疮百孔,但我们还是要靠“孝”来光复这块大地,以孝治天下,并“道济天下之溺”。
不然针对英国人、日本人的“谬论”又情何以堪?
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
台北故宫博物馆有个宣德的盘,却没有告诉读者此盘上的画题是什么,并还有误论。其实这画面是二十四孝中的“啮指心痛”的故事。孔子的弟子曾参对母亲极为孝顺,一次在他上山砍柴时,家中来了客人,母亲因儿子不在家一时不知所措,就咬了一下手指。这时在山中砍柴的曾参突然觉得心痛了一下,便急急忙忙挑柴回家,跪在母亲面前请问缘故,母亲说:“因为刚才有客人来,我不知所措,才咬破手指盼你能快点回来。”画中好似曾母用手指着曾参,实际是瓷画匠在向观者强调曾母咬破的手指。曾参的后面还放着挑回家的柴禾。
http://s4/mw690/94b41492gde148d5eb373&690
http://s7/mw690/94b41492gde148f7c7316&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