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先驱

标签:
浙派 |
郭熙:
http://s5/mw690/94b41492gcd986939f5b4&690
郭熙(活動於西元十一世紀),河南溫縣人,神宗時為宮廷畫師,早先曾經為京師幾個重要的宮殿與寺廟繪製大型的屏風畫或壁畫,深受皇帝賞識,後來升遷為翰林圖畫院最高職位的「待詔」,製作了許多大型山水畫。他擅長巨障長松,煙雲變滅之景,山石用「卷雲皴」,樹木作「蟹爪」狀,創為一派。
此圖作於神宗熙寧五年(1072),是存世最著名之作。畫上自題「早春」,顧名思義,畫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甦醒,草木發枝,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軸線上,近景大石與高大的松樹,銜接中景「S」形的山石,隔著雲霧,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臨深淵,溪澗從谷間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偉的殿堂樓閣,懸崖上有草亭,背後襯以遠山。左側平坡委迤,遂覺有千里之遙。筆墨清潤,構圖綜合高遠、深遠、平遠法,呈現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李唐:
http://s11/mw690/94b41492gcd98c67912ea&690
畫幅左側山峰有「皇宋宣和甲辰(1124)春河陽李唐筆」的款署。李唐(約1049-1130後),字晞古,河陽(河南孟縣)人,活動於兩宋之際。
山間幽谷,松林鬱鬱茂生,泉水潺潺流動。山體雖層疊緊密,卻有空間深度。以小斧劈皴擦山石,再用深淺青綠烘染,形塑山石堅實又具潤澤感的獨特效果,深淺設色的松針則營造出繁盛動態之效果。近景松林與背後泉水山石重疊,顯示深遠表現的畫法。
马远:
http://s2/mw690/94b41492gcd9877d84911&690松寿图
马远:约生于1140年(南宋绍兴十年),约卒于1230年(南宋绍定三年)。出生钱塘,人物、山水、花鸟皆精。马远的山水师法李唐为主,然与李唐相比,更为刚劲简洁、劲挺概括。山体采用斧劈皴法,用笔劲利,线条分明,有些仅用阔笔横扫,尽显其貌,力显山体硬朗平润的质感。所创构图形式多样而全面,尤其是边角之景,或峭峰直上或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底,或孤舟泛日而一人独坐,人称“马一角”,形成了属于他独有的“剩水残山”,若没有高超的技法奇特的构图和深邃的学养,无论如何难达此境界。
浙派先驱中还有两位:刘松远和夏奎。
刘松远,生卒年不详,钱塘人,家住暗门(今杭州清波门),时人称之为“暗门刘”,人物、山水均工。南宋孝宗淳熙时为画院学生,光宗绍熙时为画院待诏,宁宗时曾进呈“耕织图”,被称作“院人中绝品也”。刘松远为李唐学生的学生,画风隔代相传,一脉相承。善用斧劈皴和水墨淡染相融合的技法。山水画虽对后世影响不大,但对马远、夏奎有较大影响。
夏奎,生卒年不详,钱塘人,创作年代大致与马远相同,并称“马夏”,说明两人画法和师承大致相似,影响和成就也大致相同。夏奎的山水直接师承李唐,其风格更为简约直率,笔法精简奇古,所用斧劈皴,更是显得水墨雄浑,淋漓尽致,他的构图与马远一样,采用局部构图法,善用画面上的空白表现江山的辽阔深远,史称“夏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