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滥竽充数

(2012-06-17 20:19:53)
标签:

阳模

景德镇

元青花

内壁

成型法

    网上有很多博文描述有关元青花,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不乏鱼龙混杂,百“家”争鸣嘛,我也来凑一热闹,先不谈苏麻离青、结晶斑、酥油光、釉凝脂肥润、气泡大小疏密等,这些现在都能仿(要看仿品去震旦馆),唯独元人在面画上的神韵无人能及,什么叫神韵?即神来之笔。常跑博物馆,多看真迹,广览书籍,熟能生巧,“神韵”这东西隔着玻璃看或看照片就能得出结论,悟性高的人能无师自通。

    言归正传,这里我介绍一本书曰《黄窑说瓷》与诸君分享,作者黄云鹏,瓷界大佬。书中有关元青花的成型方法,或许对各位有所帮助。

    元青花的琢器类多用阴模印坯,什么是阴模?看图:

http://s7/middle/94b41492gc2aa8e0d9b76&690
    此模的工作面是模的内凹面上,用于形成器物的外形,故称阴模。元青花的琢器都是分节而制的(包括头、颈、腹、径、底的模具)。

http://s15/middle/94b41492gc2aac545187e&690
    用适量的坯泥搓成粗泥条置于内底处,再用手指自下而上均匀地向上挤压,使泥与模内壁紧密相贴,挤压完后,用手掌或抹布抹平内壁,力求平整、光洁和器壁厚薄均匀,这样可以避免变形,待坯干后与模分离。各节用此方法印好,再用“接头泥”一节一节地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接正、接固,后再接底。梅瓶的口最后另接的。八方瓶、罐、壶等模内壁亦成八方,也是用以上方法印接而成,但此类器内壁是圆的。

景德镇元青花琢器的形成方法会留下时代特征:

1:器内壁有手或抹布抹平湿泥时留下的不规则的旋转痕迹,此痕迹不同于拉坯成型留下的呈同心圆的湿泥旋纹和利坯成型时留下的是利刀破峰造成的同心圆旋纹(所谓的机器纹)。极少数大罐、大瓶内壁有刀刮削的痕迹,但并不说明它是利坯成型。如果是利坯成型,那就不需要以多节的工艺出现。

http://s4/middle/94b41492gc2ab08337613&690

http://s6/middle/94b41492gc2ab154dcb55&690

2:器内可见或可摸到节痕,器内壁近接头处加厚,使接头上下的接触面加宽,起到加固作用。

http://s8/middle/94b41492gc2ab0a8152c7&690
3:由于印坯时手所施压有轻重差异,故器壁的松紧、厚薄难以均匀。虽然坯体在未烧时外壁感到很平整,但烧成后由于上述原因产生不同的收缩,会使器物表面出现不平整的现象,用手上下摸,有高低起伏感。所有的印坯产品都有此感,只有利坯成型才可避免这一现象。

4:器底可见较粗刀痕且不够平,足端平切,足壁厚、内壁外斜,有随意挥就感。有些高足不正圆,多见接痕等。

元青花的圆器多用阳模成型法,见图:

http://s11/middle/94b41492gc2ab44f4cd8a&690

http://s2/middle/94b41492gc2ab467a8c91&690

http://s7/middle/94b41492gc2ab48b246d6&690

    元青花的圆器成型法继承宋代圆器阳模成型法,直接将可塑坯泥饼置于阳模上,用人工在模型上挤压拍打使其均匀延展(俗称拍鬼头),按器型壁所需的厚度印成待定的器型,待坯稍干尚未脱模前,置辘轳车旋转将模上坯的外壁用刀修平并挖出实心的高圈足,以便拿着它画坯或刻花。如果器物内壁有印花,则阳模外壁有相应的下凹的印花纹。待青花或刻、印花装饰完,施内外釉后,最后才把实心高足挖成所需形制,再装匣入窑。故元代圆器圈足内多沙底无釉。

    元代碗,器底部和腹部厚,口沿较薄,鼓腹、圈足小、足外撇或垂直、足底不平、多有“鸡心”、沙底、足壁较宋代厚(厚约1厘米)、足端平切(也有呈鲫鱼背的)等特证。

    关于如何上釉这里不一一介绍了,大家可以看书。

http://s15/middle/94b41492gc2ab9691f24e&690

http://s7/middle/94b41492gc2ab981e0046&690

    闲暇之余,滥竽充数,聊以自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乾隆槟榔石釉
后一篇:长沙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