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前景德镇用麻仓土烧瓷器,万历三十二年开始用高岭土。从此在国外只要挖到铝硅酸盐土,都被称“gaolin”。“转变期瓷器”开始扬名国外,而国内却明珠暗投,就象失怙(hu:依靠)的元青花,墙内开花墙外香。
转变期的高峰时期,一系列崇祯青花细料器上反复出现的母题纹样,成了非常重要的鉴定标准器。具有重要的断代价值。一卷不勾叶纹的细嫩芭蕉芯总是欣欣向荣地从茂盛的蕉叶中穿出,蕉叶中茎留白;长在山石边的叶片下垂的小阔叶灌木用“夹叶法”的树叶画法;同样攀附在石边的小圆聚叶丛轮廓清晰,象鱼卵,由卵膜保护着的一窝油球;还有一种叶片则呈针装,以“介”字形分布,称“介字点”;主人公大官人以四分之三左侧脸面对观众,“一”字细眼,“L”形鼻子,八字须盖嘴,也有配角蓄山羊胡子的;地上青草成“V”字形勾表示;太阳当空,以淡料涂抹;山崖边的浮云由多重粗细有致的弧形条纹平行构成,括弧凸出部宽厚,结尾纤细;括弧云、山石均先细线勾出,再青料晕染、皺点;绸琴衣、绸门帘、官人花稠衣上的纹样从“菊花点”、“梅花点”发展而来;隔扇门有“万字花棂”作格心,中绦环板饰如意花纹。这一时期的特征还有:山头排树、栏杆柱、柳树、浮云拱卫山头、采用“椿叶点”的轮叶上加淡色晕染。在文饰方面,还流行一些比较独特的辅助文饰,如在一些瓶,罐和笔筒等立体器的颈部、近底足处,以暗花细刻纹或暗花双线纹作装饰。
崇祯的青花色范围较广,有蓝中带灰、有蓝中泛红、也有色泽靓丽的等等,画山石时青花多见层次感。
很多被断定为康熙的瓷器现在可以根据以上崇祯的特征来重新认识,因为康熙早期瓷器大多不写年款,或只写“已卯”、“丁丑”。有纪年的康熙中晚期瓷器找不到如此绘风的。
下图为国家博物馆带纪年款的崇祯标准器(净水瓶和笔筒)
http://s12/middle/94b41492tb660bd2a7e1b&690
http://s7/middle/94b41492tb660bea02296&690
下图为青花苏武李陵故事图盖罐
明崇祯年间 1635-1640年
巴特勒家族藏
http://s3/middle/94b41492gb45c7d429ef2&690
下图为青花山水人物笔筒 明崇祯 1628-1644年
上海博物馆藏
http://s2/middle/94b41492g786fa91edd41&690
下图为瑞士洛桑瓷器博物馆藏
http://s1/middle/94b41492gb45cb1c26070&690
下图为上海博物馆藏
http://s3/middle/94b41492gb45cc7b57732&690
http://s13/middle/94b41492gb45cd17adbec&690
http://s5/middle/94b41492gb45cd5210384&690
http://s10/middle/94b41492g786faf332429&690
下图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http://s1/middle/94b41492gb45cdc2454a0&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