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了一藏友处参观瓷器,藏友如数家珍一一介绍,其中有一白中泛灰青的梅瓶很奇特,釉色肥润,几乎看不见气泡,估计是干粉洒釉,元以前常见此种釉。牡丹纹,刻划犀利,简直与耀州窑的刀功一样犀利,竖一刀、斜一刀,也有划花篦纹,有点象磁州窑。刻划处能见泛灰的胎质,胎质淘洗精细。藏友称之为南宋磁州窑,我有点疑惑,因为这种刻划的磁州窑都有化妆土,基本都是米黄色夹黑褐色、或夹绿、夹红色等的划花图案,第一次见到了类似耀州窑刀功的、釉如此肥厚的磁州窑梅瓶,真是长眼了,遗憾没拍下照来。不过我查到一张来自东京国立博物馆的类似一个壶的照片。有资料显示这属于北宋磁州窑,和藏友交流后得知该梅瓶肩稍宽,属于南宋后出现的。
http://s14/middle/94b41492tb641c17008cd&690
另有一件嘉靖款的黄釉大盘,釉亮,色娇黄(离弘治的娇黄还有一点差距,但属于嘉靖中的精品,据高人指点明代精美的黄釉都是在甜白上再次上黄釉。)此盘内黄釉有流淌痕,底心下凹,手摸有一圈土山堡的感觉。疑惑的是款色和嘉靖的回青料有差距,没有深沉的蓝中泛紫的味道。回青料多加点石子青就会泛灰,钴料含到7%以上就泛紫。当属嘉靖早期的,款的字体有正德那种宽博的写法。嘉靖盘大多敞口微撇。
还见一无款青花大盘,纹饰为缠枝莲花,清三代在仿永宣时色泽浓艳过之,无法表现自然析出的黑疵及浓淡有致的青花呈色,一般都点染或浓笔,渲染比较自然。而此盘青花不够浓艳,点染比较呆板、规整,但釉较肥润,应该是民窑中的精品,有点雍正的范儿。
另一件也非常有意思,无款白釉大碗,称之为宣德甜白。永乐甜白釉肥色甜,聚光下有泛嫩红的虾肉色.此大碗能见到一些桔皮纹,灯照下还能看到几个拍胎不均匀留下的薄孔痕,藏友告诉我这是那个时期的特征,碗的大小造型也是那个时期常见的,胎薄色甜,但釉不肥,可能被浸蚀过,与博物馆的甜白有点差距。
我经常去博物馆或展览会游览,去藏友处还是第一次,藏友指点迷津,让我受益匪浅,还得到了热情的款待。虽然有些存疑,毕竟人家出道早,又是资深前辈之后,初次见面我不敢造次,本来就是去讨教的。
透露一个小秘密,该藏友为美女,在美女面前最能体现宋五大官窑的精髓:内敛和含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