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伪球面”——“宇宙的另一极”

(2013-06-28 15:38:08)

 

“伪球面”——“宇宙的另一极”

  ——“宇宙”的“空间组合”讨论

 

       杨明昆  王严学  杨昭国 

       (ygyzg@126.com)

 

    1.“宇宙空间”

    异种电荷形成的静电场有正、负两极,磁场有N、S两极。参照异种电荷形成的静电场的情况,借鉴磁场情形,在《“宇宙”的“形状、大小和体积”》(已提交、处理中)一文中,我们讨论了与之类似的“引力场”和“反引力场”的状况。得知“宇宙空间”可以是一个有“两极”的“特殊的”“圆柱状空间”,其体积V=2π2Rs3,大小L=(2+2π)Rs(RS为“奇点”的史瓦西半径,π为圆周率)。并且其“两极”:一极是形成“引力场”的“引力极”——“奇点”O,另一极是形成“反引力场”的“反引力极”——“对称奇点”O(图1)。[1]

 

http://s11/mw690/94b2f1e5te031f9d421ea&690
图1

    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反引力计算公式”》(已提交、处理中)一文认为,从普通三维空间的“曲率”角度来考虑,由包含“奇点”的“球状空间⊙O”,到“奇点视界”上的“圆柱空间H”,再到包含“对称奇点”的“球状空间⊙O”,周围的空间都是在“膨胀”。从“奇点”开始,曲率由+∞逐渐减小,到“奇点视界”,进入空间H,曲率变为0,然后曲率继续减小,变为负值,一直到“对称奇点”,曲率变为-∞。所以,由空间“O”到“H”再到“O”,“空间”一直在“膨胀”(图2)。[2]

 

http://s14/mw690/94b2f1e5te031fb5be62d&690
图2

    根据“球状空间O”的特点,我们讨论认为,“球状空间O”可能就是一个“伪球面”形成的空间——“蓝色空间”——图3中的蓝色部分。

 

http://s16/mw690/94b2f1e5te032f07f120f&690
图3

    2.“伪球面”

    2.1“曳物线”

    从曲线C上某一动点P的切线与某一定直线l的交点Q到点P的线段长恒为定值,则称曲线C为曳物线。直线l为其渐近线(图4)。[3]

 

http://s2/mw690/94b2f1e5te031fdb23f81&690
图4

    2.2“伪球面”

    由曳物线绕其渐近线旋转而形成的回转曲面叫做伪球面。这种曲面的全曲率在每一点都是常数且是负的。[3]

    如图5,若设“曳物线”定义中的“定值”为RS,则由其形成的“伪球面”上的“曲率”(指高斯曲率)为-1/RS2(另文讨论)。称“伪球面”内的“渐近线”为“伪球面的圆心”,RS为“伪球面”的半径。图5 所示的“喇叭形”,就是一个以RS为半径的“伪球面”。[4]

 

http://s15/mw690/94b2f1e5te032cd9c846e&690
图5

    3.“宇宙的空间组合”

    如图6,从曲率为+∞的“奇点O”开始,在以O点为球心、以RS为半径的“球状空间O”内——“绿色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以R为半径的球面曲率为1/R2,曲率由+∞逐渐减小。直到“奇点视界”,进入空间H——“粉色空间”,曲率变为0。然后进入以O点为球心、以RS为半径的“伪球状空间O”内——“蓝色空间”,曲率继续减小,变为负值,在这个空间里以R为半径的“伪球面”曲率为-1/R2,一直到“对称奇点O”,曲率变为-∞。所以,由空间“O”到“H”再到“O”,“空间”一直在“膨胀”(图6)。

 

http://s12/mw690/94b2f1e5te032ce8cc90b&690
图6

    如图6,“伪球状空间O”与“球状空间O”是“同心”的——“球心重合”。

    这一点,与数学家黎曼的发现是一致的。他发现了“椭圆空间”和“圆柱形空间”,后者的圆柱形两头互相连接但没有弯曲圆柱本身——这一现象在普通的三维空间是不可想象的。[5]

                              “宇 宙 的 空 间 组 合”

空间组合

空间特点

 “伪球状空间O

(蓝色空间)

 “圆柱状空间H”

(粉色空间)

 “球状空间O”

(绿色空间)

空间变化

膨胀

膨胀

膨胀

高斯曲率

由0到-∞

0

由+∞到0

产生“反引力”

形成“反引力场”

“反引力”表现

越来越强

主要表现为

“引力”

 “反引力”与“引力”具有相同的本质、遵循相同的定律[2]

     并且,这一点,与“虫洞”的说法,也是一致的(图7、8)。[6]

 

http://s6/mw690/002IPJOJgy6H40KXzI9c5&690
图7

 

http://s2/mw690/002IPJOJgy6H40Mjc9b51&690
图8

 

 

参考资料:

[1]《“宇宙”的“形状、大小和体积”》(已提交、处理中)(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b2f1e50101exf8.html

[2]《“反引力计算公式”》(已提交、处理中)(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b2f1e50101ey5i.html

[3]《曳物线》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725293.htm

[4]《第二章 伪球面、常高斯曲率曲面》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f4ccd1ea0975f46527d3e165.html

[5]《宇宙》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宇宙的形状#.E5.AE.87.E5.AE.99.E7.9A.84.E5.BD.A2.E7.8A.B6

[6]《揭秘都教授的“虫洞”:想穿越有点难》凤凰网科技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4_03/02/34331607_0.shtml

[7]相关资料请参考《“负压方程”》(http://blog.sina.com.cn/u/2494755301)

(杨明昆 王严学 杨昭国 期待您的交流、讨论

http://blog.sina.com.cn/u/2494755301  ygyzg@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