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吧 有关《失控》——吴松磊
(2012-07-15 02:26:28)
标签:
杂谈 |
分类: 非常有爱的11级 |
晚上好,我在南昌。
还有6个小时就要出发了,我决定写下这些东西。
我想和你们分享,我所思考的事物。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每次抱起这本大部头时,我都会产生“我这是在搞科研嘛”“我好牛逼啊居然看这玩意哈哈哈”“我擦这是什么啊我真是弱爆了”的错觉。
这本于我出生那年诞生的《失控》是世界图书史上少有的一年卖的比一年好的书,不但没有过时,反而随着时间的沉淀,更加证明其观点的深远洞察力。十几年前的人们还无法想象的博客、维基百科、微博、FACEBOOK等大众智慧的崛起都被作者凯文分毫不差的预见到了。每错,看这本书很累很难,但是那种大脑全力思考的爽快感却是其他的书给不了的。尤其当我们被太多看到上句知道下句,看到开头猜到结尾的爆米花们包围时更需要这种能够随时给你惊喜,让你思维爆炸的严肃文字。(为什么我像一个做广告的。。。。。)
呃,这本书涵盖的领域很多,每次当我想谈起这本书时都会有“有很多话想说,却不知道怎么说”的感觉。很明显,我现在又陷入了这种尴尬的境地当中。那么,先来看一个书中的例子。
"布鲁克斯移动机器人实验室的研究生们制作了一个拾荒机器人,他们开心地称它为“搜集癖好机”——到晚上,它就在实验室里四处搜集空饮料罐。它的无目的漫游部门让它在每个房间里晃来荡去;避免碰触部门则保证它在漫游的时候不会磕碰上家具。搜集癖好机整晚地闲逛,直到它的摄像头侦测到桌子上一个饮料罐形状的物体。信号触动移动机器人的轮子,将其推进到饮料罐正前方。搜集癖好机的胳膊并不需要等待中枢大脑(它也没脑子)发出指令,就能够通过周围环境“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它的胳膊上连有传递信号的导线,以便胳膊能够“看”到轮子。如果它察觉,“咦,我的轮子停下了”,它就知道,“我前面肯定有个饮料罐”。于是,它伸出胳膊去拿罐子。如果罐子比空罐子重,就留在桌子上;如果和空罐子一样轻,就拿走。机器人手拿着空罐子继续无目的地漫游(因为有避免碰触部门的帮助,它不会撞墙或磕到家具),直到偶遇一只回收筒。这时,轮子就在回收桶前停下。傻乎乎的胳膊会“查看”自己的手是否拿着罐子,是,就会扔进回收筒。如果不是,就再次在办公室里四处漫游,直到发现下一个罐子为止。"
这其实就是一种失控。
这里的失控意味着失去中央集权的控制即去中心化。传统的机器人制作思路总是想为机器人设计一个大脑,去控制眼睛,手臂和轮子。但是这种机器人从未成功过。想想看,自上而下的分解比自下而上的聚合要困难太多了。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现有条件下的机器大脑根本就适应不了反应不来,也做不出正确的决策。同时,这种传统的中央集权控制也带来了死板和一成不变,太过稳定某种意义上就是死亡。
只有失控才能带来进化。话句话说,进化的代价便是失控。
由一群失控的,只会做一件事的,白痴的部件的集合便能涌现出智慧。唯有能够自身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的系统才能够在世界中获有立足之地,而这样机械或是人工智能的形成就必然不能为人类所绝对控制,能够到达这种状态的机械或是智能也必然是处于失控的状态下。而凯文凯利的观点之一便是放手让机器去做。人造物正在变得越来越像生命体,而生命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工程化,“机械”和“生命”的语义各自延展,彼此重叠。
接下来发生的事,大家自行想象吧。但我相信那会是美好的未来。
不论如何,我们应该对我们创造的事物保持敬畏。
嗯,这本书所表达的远远比这些要多的多的多,本来还想聊聊无政府主义的,但是现在时间有点晚没什么底气啊。下次吧。最后,暑假真是一个好词,这个暑假的旅程终于要开始了。当已知又未知的美好事物展现在我眼前时总是会感到莫名的兴奋哈哈哈。祝大家暑假快乐,夜夜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