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冷冬季如何防病养生

(2012-07-30 10:36:20)
标签:

生活

田七

《黄帝内经》

风寒感冒

三焦

健康

冬藏,既是大自然植物与动物的生长规律,也是人类一条养生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天人相应”的中医原理。所谓“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天,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来年应对春生、夏长、秋收的付出和收获。

  补 益

  民间有“入冬进补”的习俗。所进补品多数为参茸滋补之类,尤其是红参、高丽参者居多,如将红参片用雏母鸡或刚会啼的雄鸡炖食。为了解决“补得进”而不致产生上火的补益反应,人们利用“阴阳平衡”原理,先用麦冬煮水,取汁后再入红参(或高丽参)炖服。为了避免助邪化火,不少医生都会根据求医者是否存有积火、积湿、积痰而采取不同措施。对身体虽虚而有积火积湿积痰者,先开几服清火利湿消痰的中药给准备补益者,待邪清后再补。

  对于老年人的补益。由于老年人多数会出现“年老体虚”,但又有“年老血瘀”的情况,因此多主张在参类补药中,加入活血化瘀之田七,而最好是研成“参七粉”(即红参与田七按比例研粉)少量多次食用。早上服用,效果更佳。

  儿童冬食进补,多数应以健脾胃为主,不宜大补气血阴阳。为此,多主张用太子参、白糖参之类既补益脾胃之气,同时又是偏于缓补益气之药,或是加用白鸽肉炖服,更为有益。当然,对于那些处于发育期的少年男女,还可以加入田七炖服,以收到化瘀生新的目的。

  总之,冬季的保健用药,应该围绕着“藏精益气”上作文章,少用一些清解药。当然,对于一些体质属“热身”者,也不能拘泥“冬藏”,这是中医“因人而异”的治疗与保健原则。

  保 暖

  重视保暖,也是“冬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老弱病残者。进入冬天,既有室内外温度高居不下的暖冬,也会出现因寒流南下而气候急剧下降的寒冷天气。这种急剧下降的天气,容易使人患上风寒感冒、风湿骨痛、心血管疾病。因此,应该重视随气候变化而加衣。

  睡 眠

  为了适应“冬藏”,应该适当增加睡眠时间。冬天应该提倡早睡,适当多睡,以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当然,在夜间保证8个小时睡眠的情况下,午睡可以适当减少。

  锻 炼

  冬季进行运动锻炼如何体现“冬藏”呢?一是不主张太早晨练,二是不能运动得“汗流浃背”,以免伤气,同时也避免因出汗受寒而造成风寒感冒,最好的活动还是散步与打太极拳,不宜进行激烈运动,尤其是年老者,不要冒着严寒而做一些超体力的运动。

  防 病
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四时之法而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气候。冬天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人应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方好。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生病。现从如下五点,阐述冬季养生之要点。

  防病治病遵医嘱

  立冬后全国许多地方普降大雪,冬之寒意已现,皮肤腠理紧闭,血管收缩,阳气内敛,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情况。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更要十分关注自己的病情变化,按照医师医嘱,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及给药途径。适合用中药的,就要用中药。适合用西药的,就要用西药。单纯用中药或西药效果不佳的,或病情有变动的,一定要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能胶柱鼓瑟。中医不能尽愈诸疾,西医也不能包打天下。中西医结合,疗效更好。更不能讳疾忌医,自以为是,身体有恙一定要尽早找专科医师咨询诊治,防患于未然,做到未病先防,有病防变。

  饮食平衡种类全

  近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一些代谢性疾病、富贵病多了,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黏、高血压、冠心病等,日益增加。简单来说,都可归结为与长期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

  从人体生理结构来看,人有32颗牙齿,28颗为磨牙,适于素食;4颗为犬齿,适于肉食。因此,人们的饮食应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现今人们饮食反而以各类肉食为主,甚至不吃主食。这样打破了我们的生理平衡,疾病就产生了。

  那么,正确的冬季饮食应如何安排呢?简单说就是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

  首先,早7~9点,胃经当值,要吃早餐。此时营养容易被吸收,为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打好物质基础。早餐应注意营养全面搭配,以素食为最佳,如豆浆、面食、粥、水果等各类食品。9~11点,脾经当值,正好运化。

  其次,午餐可多注意荤素搭配,多素少荤,五谷为主,五果为充。

  最后,晚上5~7点,肾经当值,要注意补肾。冬日是进补的最佳时机,进补最关键就是补肾。这时可多吃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豆、黑豆浆等。

  与日同步调睡眠

  睡眠方面,则需要注意尽量遵守早睡晚起的原则,与太阳同步。现代人生病,主要因为不会休息,不懂得睡眠。晚9~11点是人定亥时,三焦当值,三焦可通百脉。这个时间睡觉,不仅适宜于养生,而且对皮肤特别好。不用任何化妆品,都会白里透粉,粉里透红。这是古人养生的秘诀。

  精神内守病安来

  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较大,人们常常疲于奔命,不辞辛劳,情绪常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有心境平和,五脏元真通汇,人即安和,才不会生病。忘掉恩怨,忘掉年龄,保持情绪的稳定,如多听轻音乐和舒缓悠扬的古典音乐,是很多朋友冬季养生的有效办法之一。

  运动锻炼适时令

  冬季不适宜做剧烈的活动,一般的活动也最好在太阳升起,阳气生发之后进行。并且注意避寒就暖。特别是呼吸系统有疾病的老年朋友们,需要特别注意天气变化时,减少或暂停晨练。

  总之,冬季之养生,必须遵循养藏之道: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合理饮食,早睡晚起;心情平和,多静少动。掌握此24字格言,冬季养生之道,可毕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