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图文 一润妈
很久没有陪儿子玩阅读改编、续编的游戏了。最近他超喜欢这本绘本《我们的妈妈在哪里》接连几天的阅读,他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他知道和妈妈走失要听妈妈的话在原来的地方等;寻找妈妈要知道妈妈的特征……
又一天读完,儿子很纳闷的对我说:“妈妈,他们为什么不告诉警察叔叔‘我们的妈妈抱着个小孩’呢?”儿子这一问,让我有了对这本书改编的想法。“好啊!那咱们就改一下,孩子们提供的线索就是‘我们的妈妈抱着个小孩’!”
(原文是这样的:妈妈带着孩子们去火车站,结果妈妈的帽子被风吹走了,妈妈抱着小孩去追帽子了。告诉两个大点的孩子“乖乖地在这儿等着”孩子们不知道妈妈的名字。警察叔叔帮着他们找妈妈的时候,他们告诉警察他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力气很大;不看报纸,看很多的书;声音很响亮;很苗条;戴好看的帽子;勇敢不怕老鼠;聪明;每个人都喜欢听妈妈说的话,故事讲到这里,孩子们想到妈妈的话“乖乖地在这儿(火车站)等着”于是孩子们又回到火车站找到妈妈。)读完两遍和一润一起回顾故事情节的时候,他基本能说出妈妈的特点。
这次改编一润就扮演等待妈妈的孩子们,我扮演警察叔叔。开始他很不入戏,我给起了个头。
“我们的妈妈抱着个小孩。”(我)
“那个抱小孩的是你妈妈吗?”(我)
“妈妈抱的小孩喜欢笑,从来都不哭。”(我)
“妈妈抱的小孩是白色的被子,上面没有花。”(一润)
“妈妈抱的小孩从不吃冰糕。”(一润)
“妈妈抱的小孩从不趴地上打滚。”(一润)
“妈妈抱的小孩还不会自己拉屎。”(一润)
“妈妈抱的小孩是女的。”(一润)
……
“妈妈抱的小孩是是准备去坐火车,不是公共汽车!”(我)
最后我给编了个可以绕一圈回到火车站的结尾。要不一润这越说越起劲,根本停不下来啊,编得也越来越不靠谱啦,屎、尿、打架、被狗咬……这种都来了。说得我俩哈哈大笑。笑过我说:“儿子不对呀,这怎么成了……(特意停顿了一下)”一润接“找抱着的孩子了!”“这题目本来是写……”“妈妈的!”“看来照这样名字得改了,改成:妈妈……”“抱的孩子在哪里!”这儿子跟妈是真有默契啊!
从我们这一问一答中可以发现,一润也知道这样问,主角就不在是妈妈了,重点在妈妈抱的孩子。躺在床上准备睡觉了,一润说:“妈妈你这样问不对。”那应该怎么问?“什么聪明啊,抱个孩子;苗条啊,抱个孩子……”他说了好几遍我才明白了他的意思,应该表达的是,把抱孩子做个附加条件,重点还是在妈妈身上。
以前也和一润一起改编过绘本玩,但幅度从没有这次这么大。无论改编的如何,都很明显的看出孩子真的是慢慢长大了。我羡慕别的孩子与妈妈交流的事还在眼前,现在就可以身临其境了,真的是发自内心的高兴。更加坚定,守望阅读,静待成长!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