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6日
(2023-02-26 10:25:51)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拓潜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十分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作为教师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且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指导学生逐步地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2、 适时的指导和总结。适时的指导和总结,使学生自觉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三角形的硬纸板,上课时组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转化成什么?逐步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此类推,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或概念时,都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借助已有的数学知识来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长期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2、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学贵有疑,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创造的开始。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思维定势,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充分挖掘学习的潜力和动力,唤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充满了“奇思异想”,在教师看来有些甚至是荒谬的,但请注意,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不妨把问题抛给孩子们,让他们通过讨论来获得最后的结论比起教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有价值得多。尽管充分地让孩子质疑问难给教师的课堂调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一个明智的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他的每一次质疑,都闪烁着他思维的光芒,包含着他在学习的旅途上创新追求的努力,教师应正确诱导,及时调节,科学控制,练就“掌舵艺术”,在扑朔迷离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于创新,到达胜利的彼岸。
3、 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的时间,常见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也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或者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或者虽有学习目标,但过于庞杂,又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自主学习变为自由学习,走走过场而已。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去学、去练,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趟着石头过河。